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稀播密植多打糧——農場水稻的增產“密碼”

發布時間:2022-09-26 16:30:00來源: 新華網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一片金黃。在位於(yu) 黑龍江省的北大荒集團普陽農(nong) 場有限公司,一片高產(chan) 示範田正準備收割。地頭上聚集了不少來觀看的種植戶,數輛水稻收割機“蓄勢待發”,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稻香。

  這片高產(chan) 示範田是農(nong) 場第八管理區種植戶賈如家的地塊。賈如說,今年他用這塊地參加了農(nong) 場的高產(chan) 創建項目,農(nong) 場通過在他家地塊促高產(chan) ,帶動其他種植戶一起這樣種植,“我對農(nong) 場推廣的技術百分之百信任,現在終於(yu) 到檢驗收成的時候了。”

  機車轟鳴,徐徐向前,割台翻滾,一片片水稻被斬斷,經脫粒後存儲(chu) 在收割機的糧倉(cang) 。駕駛著收割機的賈如滿臉喜悅,他將收割機的出糧口對準運糧車,金色的稻粒嘩嘩地流淌出來。

  “今年收割機開行約250米,收割的水稻就能裝滿收割機的糧倉(cang) ,往年至少還得多開100米。”賈如說,這塊水田今年采用了稀播密植的方式,往年每穴插秧六七株,今年增加到10至12株,穴與(yu) 穴的間距比往年要大,“水稻分蘖後,籽粒更多的一代穗二代穗增多,比較弱小的三代穗減少,產(chan) 量自然就上來了。”

  在普陽農(nong) 場有限公司糧食曬場,各家各戶新收的水稻整齊地堆放著。賈如家的運糧車開上地磅秤,卸下糧食後再次稱重,毛重減去空車重量即為(wei) 水稻總重。曬場工作人員把算盤打得劈啪作響,不一會(hui) 兒(er) 便算出了結果:運糧車毛重10.75噸,空車淨重8.35噸,水稻重2.4噸,這次一共收割了3.13畝(mu) 左右,平均畝(mu) 產(chan) 達1533.55斤。賈如說,自家這個(ge) 地塊去年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1360斤。

  普陽農(nong) 場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發展部總經理李海龍介紹,以往種植戶種水稻,葉麵肥往往隻施一次,現在農(nong) 場鼓勵按照水稻不同葉齡進行更精確施肥。“隻要水稻植梗綠著,溫度合適,就能吸收養(yang) 分。”李海龍拔起一株比較弱小的稻穗說,水稻生長到這個(ge) 階段,以往人們(men) 便認為(wei) 施肥不會(hui) 再有效了,現在我們(men) 鼓勵繼續噴施葉麵肥促其生長。

  賈如算了一筆賬,每噴施一次葉麵肥,每公頃需花費100元,往年一般隻噴施一次,今年共噴施了6次,比往年多花費500元,今年這筆花銷由農(nong) 場承擔。多噴施葉麵肥後每公頃水稻增產(chan) 近2000斤,以每斤水稻1.3元計算,將增加近2600元收入。

  “種地早就不是廣種薄收靠天吃飯了。”賈如說,要有高產(chan) 出,必然需要高投入,好技術是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的保障,種地要舍得下本錢。想多打糧,不能算“小賬”,得算好綜合賬。

  “去年整個(ge) 農(nong) 場水稻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1250斤,今年有望達到1300斤。”普陽農(nong) 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生說,目前在整個(ge) 農(nong) 場有25處這樣的高產(chan) 創建地塊,已收割完的地塊畝(mu) 產(chan) 最高達到1600斤,“未來這項高產(chan) 創建技術在全農(nong) 場推廣開,預計增產(chan) 將達到5萬(wan) 噸。”黃騰、戴錦鎔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