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事業: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chan) 業(ye) 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ye) ,被譽為(wei) 國民經濟“大動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擘畫了我國交通運輸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藍圖和美好願景。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高鐵等成為(wei) 亮麗(li) 的中國名片……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成為(wei) 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不僅(jin) 充分肯定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的成就,更賦予交通運輸新的曆史使命。
回望過去這十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ye) 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一大批重點工程,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曆史性跨越。
1.基礎設施建設成就舉(ju) 世矚目
9月22日,隨著動車組列車駛出浙江湖州,沿合杭高鐵湖杭段經杭州西站抵達桐廬,合杭高鐵沿線最大的車站——杭州西站正式開通運營。
“總建築麵積超過50萬(wan) 平方米的杭州西站不僅(jin) 是‘軌道上的長三角’重要節點,更是杭州亞(ya) 運會(hui) 重要交通保障工程,其重要的特征就是‘站城融合’,城市與(yu) 車站沒有截然的界限,沒有割裂的阻礙。”中鐵建工杭州西站項目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林航介紹,讓“站與(yu) 城”之間的銜接更加融合、流暢,是近年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中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方式。
交通基礎設施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重要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部門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使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
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鐵路、公路增加裏程約110萬(wan) 公裏;全國內(nei) 河航道通航裏程12.8萬(wan) 公裏,擁有生產(chan) 用碼頭泊位20867個(ge) ;新建、遷建運輸機場82個(ge) ,機場總數達到250個(ge) ;擁有郵政快遞營業(ye) 網點41.3萬(wan) 處;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wan) 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95%……
以此為(wei) 基礎,我國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明顯增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ye) 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指出,從(cong) 2021年數據來看,我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wan) 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wan) 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yi) 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wan) 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wan) 輛次,“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
與(yu) 此同時,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支撐國家戰略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徐成光表示,如今,“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實現內(nei) 地與(yu) 港澳間一小時通達,長三角地區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加快建設……一個(ge) 流動的中國正彰顯出繁榮昌盛的活力。
2.科技創新水平顯著增強
日前,在江蘇常州奔發路項目施工現場,全國首例自鎖式夾軌器頂推鋼箱梁“空中漫步”86米後,成功跨越全國最繁忙鐵路幹線滬寧城際高鐵、京滬鐵路後就位,誤差控製在3毫米,為(wei) 破解涉鐵工程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滬寧城際高鐵、京滬鐵路作為(wei) 國家鐵路幹線之一,客貨運列車通行繁忙。為(wei) 了順利完成跨越,我們(men) 在國內(nei) 首次采用自鎖式夾軌器頂推技術工藝,並研發了‘智越液壓同步頂推數字控製係統’控製頂推及自動糾偏。”中鐵二十四局常州奔發路項目負責人表示,此外,盾構機的運用也在該項目中發揮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盾構機被稱作“工程機械之王”,其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ge) 國家地下施工裝備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因為(wei) 技術水平不過關(guan) ,我國鐵路、地鐵等隧道挖掘都隻能依賴從(cong) 國外進口的盾構機。
為(wei) 了打破國外的壟斷,我國從(cong) 2001年開始成立了自己的盾構機研發小組,並在2008年研發和製造出屬於(yu) 自己的第一台盾構機“中鐵一號”。經過多年研發,如今國產(chan) 盾構機已經占據國內(nei) 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出口到世界21個(ge) 國家和地區,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國際市場,成為(wei) 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盾構機技術的發展是我國交通運輸設備現代化水平提升的一個(ge) 縮影。如今,除施工設備外,“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係列產(chan) 品涵蓋不同速度等級、適應各種運營環境,智能型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裏自動駕駛;C919大飛機、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試驗樣車等裝備研製取得重大突破;北鬥係統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不斷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配送、自動化碼頭等加快發展,中國交通正在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行。
“加快交通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強化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設施與(yu) 能源、水利、信息等設施深度融合發展。”徐成光表示,在硬件水平提升的同時,交通運輸治理現代化水平也顯著提高,交通設施發揮了更大的功用,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形成。
3.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不斷提升
通過向現代服務業(ye) 轉型,交通運輸已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指出,交通運輸關(guan) 係國計民生,服務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zhong)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出行需求是交通運輸部門應盡的職責。
9月8日,雲(yun) 南省重點工程——曲靖三寶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老黑山隧道提前50天實現雙線貫通。據悉,2023年年底三清高速建成後,將實現杭瑞、滬昆兩(liang) 條高速公路的分離,有效緩解昆明至曲靖高速交通壓力。
“昆明至曲靖高速公路已運營近26年,建成年代久遠,技術標準相對較低,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中鐵二十五局三清項目現場負責人劉鵬波表示,三清高速公路通車後,將成為(wei) 雲(yun) 南出省入滇的又一條重要通道,並為(wei) 接下來該地區農(nong) 村公路的建設提供路網支撐。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曉東(dong) 表示,一路通百業(ye) 興(xing) ,如果說高速公路是路網中的“大動脈”的話,農(nong) 村公路就是“毛細血管”,兩(liang) 者在整個(ge) 交通運輸網絡中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已建成11.7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達到446.6萬(wan) 公裏。
“尤其是農(nong) 村公路建設,不僅(jin) 為(wei) 農(nong) 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wei) 黨(dang) 在基層凝聚了民心。”徐成光表示,今年1至7月,全國農(nong) 村公路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2273.1億(yi) 元,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裏程8.1萬(wan) 公裏。如今,“交通+電商”融合發展,“山貨進城、城貨下鄉(xiang) ”,加速了城鄉(xiang) 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帶動了農(nong) 村增收、農(nong) 民致富。可以說,這十年來“四好農(nong) 村路”引發了鄉(xiang) 村巨變,讓鄉(xiang) 村因路而興(xing) 、因路而美。
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交通物流事關(guan) 國計民生,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不僅(jin) 要走好第一步,更要走好每一步。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ye)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為(wei) 主攻方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徐成光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門將繼續以構建“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為(wei) 目標,加快推動旅客聯程運輸和貨物多式聯運發展,打造便捷順暢、經濟高效、開放共享、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ti) 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