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評論員:大學首設元宇宙工程係,期待務實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2-09-27 11:36:00來源: 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ti) 報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近日舉(ju) 行揭牌儀(yi) 式,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信息工程係更名為(wei) 元宇宙工程係——這是國內(nei) 高校中第一個(ge) 以元宇宙命名的院係。此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yu) 企業(ye) 共建元宇宙研究院,探索深度融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

  元宇宙從(cong) 科幻作品中的虛構概念,到成為(wei) 國內(nei) 大學的正式專(zhuan) 業(ye) ,用了30年時間。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雪崩》一書(shu) 中,描述了一個(ge) 平行於(yu) 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Metaverse,在這裏每個(ge) 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有一個(ge) 網絡分身。這個(ge) 人造的虛擬空間就被稱為(wei) “元宇宙”。

  30年來,信息技術遵循摩爾定律高速迭代演進,早已深度嵌入與(yu) 重塑了人類的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娛樂(le) 方式。一言以蔽之,數字技術重塑了人類的存在方式,那麽(me) 宣稱“具備新型社會(hui) 體(ti) 係的數字生活空間”的元宇宙,顯然就成為(wei) 各方關(guan) 注和研究的熱點話題。

  從(cong) 去年美國社交巨頭Facebook(臉書(shu) )公司宣布更名為(wei) Meta(元宇宙),到此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設立元宇宙工程係,每一次跟元宇宙相關(guan) 的新聞,總能撩動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目光。正因為(wei) 元宇宙概念既具有引人關(guan) 注的“超話”潛質,又充滿超越傳(chuan) 統物理世界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所以許多投機者和炒作者也常以元宇宙之名進行炒作,元宇宙土地上的數字地塊動輒賣出數百萬(wan) 美元的高價(jia) ,旋即又大跌90%以上,如此操作頻頻見諸新聞,元宇宙的概念亦平添了幾分投機的色彩。

  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而言,將信息工程係更名為(wei) 元宇宙工程係,這一舉(ju) 動本身並不值得太多褒貶,頂多意味著學校層麵對未來技術走向的一種預判。坦率地說,更名容易,作出實質性的創新不那麽(me) 容易。評判到底是與(yu) 時俱進還是“跟風炒概念”,關(guan) 鍵就看學校是否能夠真正從(cong) 課程設置、專(zhuan) 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科研實踐等教學科研具體(ti) 措施上發力,真正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yang) 質量,在元宇宙相關(guan) 行業(ye) 領域作出更多具有開拓性的貢獻。

  進言之,從(cong) web1.0到web3.0,技術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滯,元宇宙的理論內(nei) 涵與(yu) 實踐應用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領域,這些領域有的需要從(cong) 技術角度去深入,有的則需要從(cong) 哲學與(yu) 人文學科維度來反思。元宇宙在美國科幻作家的筆下是一個(ge) 與(yu) 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實質上就是現實世界的數字孿生,這仍然是從(cong) 哲學實在論的角度來看待元宇宙。而今天有學者提出反實在論的元宇宙觀,即元宇宙有可能借助腦機接口、人工智能、VR、AR技術等,成為(wei) 一個(ge) 超越現實世界的數字生活空間,技術進步有可能將人類演化推向非自然階段。

  元宇宙的未來到底將如何,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對它的認知。期待新生的元宇宙教學科研力量,能夠推出更多務實創新成果,為(wei) 行業(ye) 持續培養(yang) 優(you) 秀人才,為(wei) 元宇宙未來的發展夯實根基。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