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要從三方麵發力

發布時間:2022-09-27 15: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高政(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要求加強幼兒(er) 園和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配備和科學類教材編用,提升教師科學素質。可以說,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工作是國家科學普及工作的基礎性構成,而科學教師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科學教育教師數量逐年遞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采取了係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國教育統計年鑒顯示,2012年全國小學科學教師共計176931人,2020年增至230201人,增幅達30.11%。同時,科學教師學曆水平與(yu) 素養(yang) 顯著提升,科學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師比例有所提高,研究生學曆的教師人數和占比大幅度提升,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曆的教師人數和占比持續下降。

  科學教師培養(yang) 培訓力度不斷增強,在職培訓實現常態化開展。各師範院校和相關(guan) 高校逐步加大科學專(zhuan) 業(ye) 教師培養(yang) 規模,目前我國共有65所高校開設了科學教育本科專(zhuan) 業(ye) ,50所高校設置科學教育領域學術型碩士點,97所高校設置了專(zhuan) 業(ye) 型碩士點,為(wei) 中小學幼兒(er) 園輸送了大批科學專(zhuan) 業(ye) 教師。更重要的是,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10年單設科學類教師培訓,在“國培計劃”示範項目中,專(zhuan) 門開展小學科學及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國家級骨幹教師高級研修。

  此外,中國科協也開通了“科技輔導員在線學習(xi) 平台”。在相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與(yu) 通力合作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麵向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層級、不同需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教師培養(yang) 培訓體(ti) 係。

  小學科學教師缺口較大

  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距離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的重任還有距離。

  一是小學科學教師存在較大缺口。在基礎教育階段各學段的科學教師隊伍中,小學科學教師存在明顯短板。有研究指出,我國小學科學教師初始數量嚴(yan) 重不足,2017年到2023年間,年均師資缺口高達12.8萬(wan) 人;2023年後,師資缺口將會(hui) 隨學齡兒(er) 童人數的減少而逐年縮小;到2027年,師資缺口仍將有大約3.5萬(wan) 人。

  二是科學教師專(zhuan) 業(ye) 素質有待提高。科學教師不僅(jin) 要具備普通教師的基本素養(yang) ,還應具備能勝任科學教育的專(zhuan) 業(ye) 信念、科學思維和跨學科的廣博知識。但當前我國科學教師隊伍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仍不能完全滿足各個(ge) 學段的現實需要。比如,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科學教師的專(zhuan) 職化率不足30%,有理科背景小學科學教師占比僅(jin) 為(wei) 27.5%,科學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師占比也較低。初高中階段的科學教師,雖多具有所教授學科的專(zhuan) 業(ye) 背景,且學曆水平較高,但缺乏解決(jue) 跨學科現實問題的綜合性知識與(yu) 能力,缺乏對相關(guan) 學科、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的掌握,教學理念與(yu) 方式更新滯後。

  三是科學教師培養(yang) 培訓質量有待加強。在科學教師培養(yang) 方麵,以往注重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師範教育培養(yang) 模式不能適應科學教育的綜合性需要。許多高校雖設置了科學教育專(zhuan) 業(ye) ,但教材建設與(yu) 課程設置尚不能適應科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前沿發展,培養(yang) 模式也存在理論與(yu) 實踐相對脫節的問題。在科學教師在職培訓方麵,仍有不少教師缺乏參加專(zhuan) 業(ye) 培訓、教研活動的機會(hui) ,實驗教學、信息技術應用、跨學科問題解決(jue) 與(yu) 探究式教學方法等有針對性的精準培訓活動還較缺乏。

  四是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農(nong) 村以及邊遠地區的科學教師隊伍建設進展較慢。比如,小學科學教師匱乏問題,相比全國接近30%的專(zhuan) 職化率,縣級以下地區的專(zhuan) 職化率僅(jin) 為(wei) 16%,科學教師由語文、數學甚至體(ti) 育、美術教師兼任的情況十分普遍。

  推動科學教師隊伍穩步發展

  《意見》要求,強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因此,推動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師隊伍進一步發展,也成為(wei) 未來我們(men) 著重發力的工作。

  首先,要加快補充幼兒(er) 園、小學科學教師數量。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在政策設計源頭方麵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師生配置標準和專(zhuan) 職化率,適當增加小學科學教師招聘名額,也可以使部分具備相關(guan) 學科背景的教師經過培訓後轉任科學教師。更重要的是,要擴大科學教師來源,推動相關(guan) 院校擴大科學教育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招生規模。

  其次,進一步加強與(yu) 優(you) 化科學教師的培養(yang) 培訓。應明確科學教育對科學教師素養(yang) 與(yu) 能力提出的整體(ti) 性要求,緊跟前沿方向,確立科學教師的培養(yang) 目標與(yu) 標準,在此基礎上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yang) 與(yu) 培訓。在科學教師的培養(yang) 上,要改進培養(yang) 模式、建立協同培養(yang) 機製,培養(yang) 能勝任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優(you) 秀專(zhuan) 業(ye) 人才。在科學教師的在職培訓上,要進一步擴大培訓的覆蓋範圍、豐(feng) 富培訓形式,對教育教學現狀和培訓需求進行全方位深入調研,依據調研結果係統製訂培訓方案,精準提升科學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再次,著力解決(jue) 好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可通過專(zhuan) 項督導督促落實農(nong) 村和西部地區配齊配足科學教師。加大科學教育活動、資金、資源向農(nong) 村和西部地區傾(qing) 斜力度,采取“送教下鄉(xiang) ”“送教上門”“跟崗研修”“線上直播”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縣級以下農(nong) 村和西部地區幼兒(er) 園、中小學科學教師的培訓支持力度。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