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給專精特新“小巨人”畫個像

發布時間:2022-09-28 16:36:00來源: 光明網

  本報記者 王俊嶺

  今年9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2022全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大會(hui) 的賀信中強調,希望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聚焦主業(ye) ,精耕細作,在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已培育4批共8997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帶動全國範圍認定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萬(wan) 多家,入庫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1萬(wan) 多家。這些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有何特點?正在主攻哪些領域?

  量大質優(you) ,茁壯成長態勢好

  中小企業(ye) 是中國經濟韌性、就業(ye) 韌性的重要支撐,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

  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理事長朱宏任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ye) 選擇了專(zhuan) 精特新的發展路徑。同時,支持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已成為(wei) 重要的政策導向。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什麽(me) 樣?近日,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發布《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展示專(zhuan) 精特新工作的積極成果,為(wei) 中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進行了精準畫像。

  整體(ti) 來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十四五”開局階段發展勢態良好,總量、結構、質量等方麵持續改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實現全年營收3.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超30%,增速高於(yu) 規模以上中小工業(ye) 企業(ye) 約11個(ge) 百分點;全年利潤總額超3800億(yi) 元,營業(ye) 收入利潤率超10%,比規上中小工業(ye) 企業(ye) 高約4個(ge) 百分點。

  從(cong) 結構來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的小微企業(ye) 數量大幅增長。自2019年工信部啟動培育工作以來,前三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中型企業(ye) 數量過半,占比約達57.8%;第四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小微企業(ye) 數量超過中型企業(ye) ,占比約達56.1%。在所有製結構上,目前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約84.5%為(wei) 民營企業(ye) ,國有企業(ye) 與(yu) 合資企業(ye) 類型占比分別約9%與(yu) 4.9%。

  “小巨人”企業(ye) 分布在哪些行業(ye) ?據了解,在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製造業(ye) 企業(ye) 有8084家,占比為(wei) 89.9%。看細分行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數量排名前十位中,9個(ge) 在製造業(ye) 領域,分別為(wei)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1193家)、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1178家)、通用設備製造業(ye) (99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ye) (819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718家)、汽車製造業(ye) (595家)、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445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ye) (369家)、金屬製品業(ye) (332家),另外1個(ge) 為(wei)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553家)。

  在區域分布上,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有5370家集中在東(dong) 部地區,占比約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區,占比約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區,占比約13%。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分布最多的4個(ge) 省份分別為(wei) 浙江、廣東(dong) 、山東(dong) 和江蘇。此外,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也較多。

  苦練內(nei) 功,細分領域有絕活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巨”體(ti) 現在何處?

  據了解,“小巨人”企業(ye) 體(ti) 量雖然不大,但往往掌握了所在領域的不少“絕活”,科技含量高。

  有的苦練內(nei) 功,突破發展瓶頸。在德國、日本等國,電容器設備生產(chan) 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nei) 電容器行業(ye) 幾乎沒有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chan) 線。為(wei) 此,廣東(dong) 東(dong) 莞士格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始終咬緊技術研發這個(ge) 關(guan) 鍵點,靠著20餘(yu) 年的深耕,最終突破技術瓶頸,研製出“智能一體(ti) 化生產(chan) 設備”,達到國際同行業(ye) 先進水平。該公司生產(chan) 的鋁電解電容器全自動化生產(chan) 線是國內(nei) 首家推出,陶瓷電容器塗裝生產(chan) 線也是全球首台。如今,憑借士格電子新開發的數十條智能化生產(chan) 線,不少下遊加工企業(ye) 的零部件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

  有的自力更生,打造過硬產(chan) 品。在山東(dong) 威海莫霖車業(ye) 有限公司的業(ye) 務版圖中,野營拖掛房車是“明星產(chan) 品”,遠銷澳大利亞(ya) 、加拿大、美國等市場。“這款產(chan) 品是我們(men) 的‘專(zhuan) 利王’,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4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2項。房車配備了企業(ye) 自主研發的刹車校準係統,通過調整製動器內(nei) 的杠杆和彈簧得到最佳製動時間,讓常規刹車更加有效。同時,車頂有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光伏發電係統,可為(wei) 冰箱提供可再生能源。”說起產(chan) 品優(you) 勢,該公司總經理信慶信心十足。在信慶看來,研發沒有淡季。

  《報告》顯示,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共持有14萬(wan) 餘(yu) 項發明專(zhuan) 利,平均每家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15.7項。其中,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作為(wei) 主要起草單位,製修訂的已批準發布標準總數累計1.3萬(wan) 餘(yu) 項,包括國家標準6000餘(yu) 項、行業(ye) 標準1930餘(yu) 項、團體(ti) 標準5300餘(yu) 項。平均下來,每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製定了1.5項標準。

  “第四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申報非常踴躍,一共有1.3萬(wan) 家企業(ye) 申報。”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局長梁誌峰說,根據初步分析,相關(guan) 企業(ye) 具有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專(zhuan) 業(ye) 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等特點。

  政策支持,做大做強前景好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不僅(jin) 成長快,效益也好。

  截至2021年底,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實現營收3.7萬(wan) 億(yi) 元,戶均營業(ye) 收入4.2億(yi) 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1000餘(yu) 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021年營業(ye) 收入在1億(yi) 元以內(nei) ,占比12%;多數企業(ye) 年營業(ye) 收入處於(yu) 1億(yi) 元(含)至10億(yi) 元區間,占比增至80%;營收超10億(yi) 元(含)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數量增至700餘(yu) 家,同比增長76%。

  “小巨人”茁壯成長,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據介紹,工信部等部門從(cong) 完善政策支撐體(ti) 係、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創新培育舉(ju) 措、逐步優(you) 化培育環境等方麵匯聚合力,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

  “工信部和財政部通過中小企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0多億(yi) 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將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納入支持範圍。國家中小企業(ye) 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276家。”梁誌峰說,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落實好《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辦實事清單》,進一步在資金、人才、技術、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麵完善培育服務舉(ju) 措,堅定支持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之路。

  中國社科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重視實體(ti) 經濟、支持工業(ye) 製造、嗬護市場主體(ti) ,是近年來中國各項經濟政策的一大特點。“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正大量湧現,但也要看到,這些企業(ye) 普遍處在發展初期,一些企業(ye) 還存在特色不夠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基礎材料、軟件服務、零部件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周民良說。

  未來,如何讓“小巨人”更好地成長?

  周民良建議,一方麵,廣大中小企業(ye) 要突出主營主業(ye) ,圍繞市場需求、選準主攻方向、合理配置資源,把創新成果轉化到實處。另一方麵,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在行業(ye) 標準、質量監測、品牌培育、規則製定等方麵營造更好的環境,幫助更多“小巨人”做大做強。

  朱宏任表示,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正在成為(wei) 中國經濟抵禦經濟運行風險、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鍛造製造業(ye) 韌性、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築牢經濟增長基礎的關(guan) 鍵之舉(ju) ,也是廣大中小企業(ye) 的應走之路。“希望中小企業(ye) 服務機構能夠形成‘求新求實、精準高效’的服務方式,引導中小企業(ye) 對標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實現高質量發展。”朱宏任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