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澆灌文化根脈,綻放發展之花

發布時間:2022-09-29 10: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調研手記】

  作者:林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專(zhuan) 聘研究員)

  此次調研中,我們(men) 印象最深的是坐落於(yu) 江西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的渼陂古村。該村始建於(yu) 南宋初年,被稱為(wei) “廬陵文化第一村”。宋元時期,村中大姓梁氏按古代宗法製度修建祠堂,不斷興(xing) 修民居,留下了眾(zhong) 多獨具特色的建築。現在還有保存完整的360多棟明清建築,頗具規模。文陂鎮還是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紅色成為(wei) 渼陂村又一濃重底色。從(cong) 這裏走出了300多位紅軍(jun) 戰士,其中有3位(梁興(xing) 初、梁必業(ye) 、梁仁芥)成為(wei) 共和國將軍(jun) 。該村有不少標誌性的紅色舊址,如“二七”會(hui) 議會(hui) 址、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澤東(dong) 舊居等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men) 在梁仁芥將軍(jun) 之孫梁韜博士等陪同下來到古村。穿過牌坊,走進書(shu) 院,觀賞古代樓閣和革命舊居,古老傳(chuan) 說與(yu) 古村實景處處融合,讓人感受到獨特的文化魅力與(yu) 曆史的風雲(yun) 激蕩。

  渼陂古村對曆史文化資源進行了大力保護與(yu) 挖掘利用。當地把渼陂定位為(wei) “非遺小鎮、影視古村”,《閃閃的紅星》《山重水複》《井岡(gang) 山》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村裏還規劃了一批廬陵文化體(ti) 驗式主題民宿,打造廬陵文化數字體(ti) 驗館,接地氣又有特色。

  漫步古村,石板小巷點綴綠色植物,詩意盎然;水生植物淨化水體(ti) ,還原碧水清波。通過綠化、亮化、美化,渼陂既保持了原生態,又引進了新業(ye) 態,古色、綠色、紅色有機結合,妙趣橫生。

  調研中,我們(men) 感到: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比較好的地方,文保工作大多深受當地政府重視,保護恰當適宜,公眾(zhong) 參與(yu) 度高;問題較突出的地方,則往往沒有處理好城市建設與(yu) 曆史文化保護的關(guan) 係,缺乏長遠眼光,忽視專(zhuan) 家及公眾(zhong) 意見。

  如何既避免保護性衰敗,又防止建設性破壞?如何把文化保護、城鄉(xiang) 發展與(yu)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結合起來?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回答,卻又必須回答。無數實踐證明,堅持保護為(wei) 先,在保護中更新,以更新促保護,堅持“點、線、麵”統籌規劃、整體(ti) 發力,全方位綜合改造提升,才是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的正確方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