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日起施行 為申遺提供法治保障
光明網訊(記者 張倩)《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yu) 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共五章31條,為(wei) 北京中軸線保護和申遺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製定出台《條例》,是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必要環節。2011年,北京市啟動中軸線申遺工作。2012年,國家文物局將北京中軸線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確立的世界遺產(chan) 保護製度,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提出了較高的標準,要求國家和地方級的立法、規範措施應確保遺產(chan) 保護完好。
《條例》明確,北京中軸線是指北端為(wei) 北京鼓樓、鍾樓,南端為(wei) 永定門,縱貫北京老城,全長7.8公裏,由一係列古代皇家建築、城市管理設施和居中曆史道路、現代公共建築和公共空間共同構成的井然有序、氣勢恢宏的城市曆史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曆經元、明、清及近現代七個(ge) 多世紀風雲(yun) 變幻,保存延續至今十分不易。《條例》堅持統一規劃、統籌管理、整體(ti) 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圍繞保護中軸線的突出普遍價(jia) 值,維護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提出了一係列保護要求和保護措施,包括編製保護管理規劃、劃分遺產(chan) 區和緩衝(chong) 區、針對各類保護對象提出具體(ti) 保護要求,並從(cong) 資源調查和保護監測、考古勘探、工程建設、騰退改造、應急保障等方麵,規定了全方位的保護措施。
“《條例》的實施是北京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一件大事,對中軸線的保護至關(guan) 重要。”北京市文物協會(hui) 會(hui) 長孔繁峙說,當前正處於(yu) 北京市文化建設、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重要時期,北京中軸線申遺也駛入了“快車道”,《條例》的出台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條例》增加了很多關(guan) 於(yu) 公眾(zhong) 參與(yu) 的內(nei) 容,這與(yu)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在世界遺產(chan) 申報條件中強調的公眾(zhong) 參與(yu) 有了很好的契合,也讓百姓更加明確能為(wei) 北京中軸線保護做些什麽(me) 。
“對中軸線的保護也是對北京這座曆史名城的保護。”孔繁峙解釋說,中軸線是北京這座曆史名城最精彩的景觀,也是北京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活”的載體(ti) ,見證了北京文化中心建設的發展曆程和城市的巨大轉變。此外,對北京中軸線保護所采取的各項措施,也為(wei) 北京城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整體(ti) 保護創造了良好條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