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文化周末版:戲畫的前世今生

發布時間:2022-09-30 14: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紅兵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ti) 藝術係

  梅蘭(lan) 芳先生把表現戲曲內(nei) 容的畫作稱為(wei) “戲曲畫”,簡稱“戲畫”。戲畫是伴隨著戲曲藝術產(chan) 生的特色鮮明的繪畫藝術。“戲畫”在滿足人們(men) “娛情”“暢神”需求的同時,亦蘊含著社會(hui) 風尚、倫(lun) 理道德、審美趣味等豐(feng) 富的人文信息。

  清代宮廷畫師的“清宮戲畫”,原本是演出範本,有直接的實用目的,但戲畫還有其自身獨立的審美價(jia) 值。通常,在人們(men) 的印象裏,西方繪畫大多關(guan) 注光線和陰影;東(dong) 方繪畫多以固有形象串聯畫麵。其實,任何繪畫的本質都是在限定空間中擺布點線麵、黑白灰。隻是東(dong) 方繪畫形式往往更加簡潔明確。

  以戲曲燈畫《取南郡》為(wei) 例,畫麵的布局充分體(ti) 現出畫家的圖形意識。畫麵中點線麵、方圓角、黑白灰的視覺造型語言豐(feng) 富,為(wei) 畫麵增添了極強的視覺表現力,達到了圖形結構繁而不亂(luan) ,圖形組合銜接巧妙,圖形態勢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畫家充分利用了圖形的視覺原理,合理調度圖形態勢,引導觀眾(zhong) 的視線經由畫麵左上角開始向畫麵右下方流動,最後聚焦在畫麵主人公周瑜的臉部。

  如果將畫麵中所有黑色進行量化提取,就會(hui) 發現,對畫麵起著骨骼支撐作用的就是各種形狀的黑色塊組合。它好似房屋的梁和柱,建立起內(nei) 在的畫麵結構。

  東(dong) 方傳(chuan) 統繪畫不同於(yu) 西方繪畫,沒有透視的空間短縮,也不以再現宏大的曆史史詩為(wei) 目的。複雜的內(nei) 容情節被智慧地平展地放置在“平遠”“高遠”“異形”等不同的平麵之上,具有非常明確的抽象形式結構,無論畫麵大小,畫家都會(hui) 設計出視覺解讀路徑,令觀賞者流連忘返。

  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界有識之士將東(dong) 西方藝術相融合,開創了戲畫傳(chuan) 承發展的新局麵。林風眠與(yu) 關(guan) 良都有戲畫傳(chuan) 世。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林風眠與(yu) 關(guan) 良的戲畫藝術特征,那就是“林風眠尚形”,“關(guan) 良重意”。換言之即“林風眠是由外而內(nei) 的形式升華,關(guan) 良是由內(nei) 而外的情感抒發”。

  林風眠與(yu) 關(guan) 良分別創作出了獨具特色的戲畫藝術作品。林風眠的作品一直貫穿著他調和中西的藝術追求,作品意境深邃幽遠,簡淡豐(feng) 厚,具有濃鬱的裝飾意味和現代氣質。關(guan) 良的作品則是在傳(chuan) 神寫(xie) 意的中國藝術思想影響下,體(ti) 現著獨特的東(dong) 方美學審美意趣,其作品率真稚拙,初看如兒(er) 童塗鴉,再觀若老叟戲墨,意趣天然。

  近年來,畫家王占欣在探索戲畫形式語言時,發現了通常無人問津的戲曲演員候場與(yu) 歇場狀態,從(cong) 而拓寬了戲畫主題的天地。她將西方印象主義(yi) 色彩、表現主義(yi) 要素與(yu) 東(dong) 方的意象表達相結合,用油畫語言創作出了風格鮮明獨特的“候場、歇場”係列“戲畫”。《後台戲童》畫的是中國戲曲學院附中的小演員在學院大劇場演出過程中歇場時的情景,場景造型生動傳(chuan) 神,色調凝重,色度對比強烈。筆觸堅實而有力,反映出少年活潑、灑脫的天性。

  2010年,筆者完成了油畫戲畫《武生》,嚐試將戲畫的“場景”造型置換為(wei) “場勢”造型。所謂“場勢”,主要是表現武生在“打”與(yu) “舞”的表演動態中爆發的力度之美,也就是人們(men) 通常說的“精、氣、神”中的“氣”。戲曲演員舉(ju) 手投足之間氣場很強、魅力十足。這是他們(men) 經年累月練功使然。南齊謝赫將“氣韻生動”列為(wei) “六法”之首,對我們(men) 不無啟發。

  2016年,筆者又創作了油畫戲畫《大武生》。顏料用丙烯與(yu) 油畫顏料的疊加而成。該畫延續了《武生》場勢的意象表達。《武生》畫的是馬超的半身,《大武生》畫的是全身。此外,兩(liang) 幅畫最大的區別在於(yu) ,《大武生》更加強化了場勢的視覺呈現,“氣”的流動感增強了。

  近幾年,筆者采用寫(xie) 意人物的表現手法創作了幾幅戲畫,嚐試彩與(yu) 墨的結合,借鑒傳(chuan) 統壁畫技法,繼承傳(chuan) 統戲畫藝術,運用天然礦物顏料增強戲畫色彩的表現力,豐(feng) 富戲畫表達語匯。如果有更多方家加入戲畫傳(chuan) 承、創作與(yu) 研究中來,戲畫必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