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風景線)國樂雅音連續奏響 詠歎文明的厚重與燦爛
中新網上海10月7日電 (王笈)上海民族樂(le) 團《國樂(le) 詠中華》音樂(le) 會(hui) 6日起在上海大劇院連續奏響,從(cong) 五千年中華文明中汲取藝術靈感,以民族音樂(le) 詠歎中國精彩。
音樂(le) 會(hui) 分為(wei) 5個(ge) 音樂(le) 章節。首章《大春秋》表達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厚重和燦爛;第二章《醉山水》訴說中華藝術中大樂(le) 和同、山水與(yu) 共的美學精神;第三章《納百川》,伽倻琴、冬不拉、彝族四弦琴、蘆笙、薩塔爾等十餘(yu) 種不同民族的特色樂(le) 器輪番上陣;第四章《天行健》,竹笛、二胡、琵琶3組二重協奏曲展現中華民族剛毅堅卓、生生不息的生命內(nei) 力;第五章《詠中華》表達對中華文明的敬意。
相較於(yu) 去年首演的版本,今年《國樂(le) 詠中華》的多個(ge) 篇章都有了全新升級。如《醉山水》去除了樂(le) 隊的陪襯,改為(wei) 7位演奏家的室內(nei) 樂(le) 版本,更突顯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雅”及音樂(le) 精致的氣質;末章更是全新創作的一部民族管弦樂(le) 作品《詠中華》,以中華文化瑰寶——民族器樂(le) 致敬民族文化。而在《納百川》中,上海民族樂(le) 團還特邀彝族四弦琴演奏家楊瑜、伽倻琴演奏家張瑋玲、哈薩克族冬不拉演奏家塔蘭(lan) 提·木拉提等,與(yu) 樂(le) 團演奏家們(men) 共同呈現中華大地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
“記得多年前初見薩塔爾這件樂(le) 器,就被它那明亮又渾厚、金屬又沙啞的音色所吸引。”樂(le) 團胡琴演奏家張佳偉(wei) 此次擔任維吾爾族薩塔爾的獨奏,“作為(wei) 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伴奏樂(le) 器,薩塔爾的演奏法與(yu) 胡琴家族的樂(le) 器完全不同。薩塔爾的琴身特別長,指距特別寬,按音的位置基本不在目視範圍內(nei) ,對於(yu) 音準的掌控是一大挑戰。維吾爾族民族音樂(le) 吸收融合了不同地區的音樂(le) 風格,短短兩(liang) 分鍾的旋律,由慢到快,帶觀眾(zhong) 穿越到神秘浪漫、四海一家的東(dong) 方古國。”
10月申城,一係列風格多元、主題各異的民族音樂(le) 會(hui) 已排上在滬觀眾(zhong) 的“觀演日程”,從(cong) 不同角度呈現當代國樂(le) 的曆史底蘊與(yu) 時尚氣質。10月5日的《絲(si) 竹交輝》音樂(le) 會(hui) ,中青年演奏家輪番上陣,回顧民族音樂(le) 的諸多經典之作;國風音樂(le) 現場《海上生民樂(le) 》14日起回歸上海音樂(le) 廳,建築、光影與(yu) 國樂(le) 的現代化融合,將展現當代民族音樂(le) 豐(feng) 沛的藝術表現力……
“循國樂(le) 雅音,我們(men) 沿中華文明長河溯流而上,穿越五千年曆史時空,體(ti) 悟自然山水與(yu) 人文精神,感受文明交融與(yu) 時代回響。”上海民族樂(le) 團團長羅小慈表示,希望用多元包容的民族音樂(le) ,奏響屬於(yu) 每一個(ge) 中國人的自信和期許。“道不遠人,願海派民樂(le) 喚起我們(men) 心中深埋的澎湃情感,在中華文化的廣闊天地裏尋覓慰藉與(yu) 歸屬。”(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