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抱南北(盛世華光)
秦嶺抱南北(盛世華光)
李青鬆
一張地圖
秦嶺是南方的北方,秦嶺是北方的南方。在這裏,北方轉身抱住了南方,南方回頭抱住了北方。
梁爽送我一張地圖,是帶有比例尺的精確到毛孔的秦嶺此行路線圖。在一般人眼裏,地圖是平麵的,可在製圖人眼裏卻是立體(ti) 的。
地圖,原來也是活著的東(dong) 西呀!當車窗外的山嶺和森林呼呼閃過的時候,我分明看到閃過的一切,又長了翅膀呼呼落到了地圖上。倏忽間,時間和空間並置了,這是一張充滿生命律動的地圖啊!在地圖上,漢江流出秦嶺閃著白光;在地圖上,大熊貓抱著翠竹吃相貪婪;在地圖上,朱鹮迎著黃昏前的落日振翅飛翔;在地圖上,金毛扭角羚怒目圓睜野性生猛;在地圖上,金絲(si) 猴嘔嘔嘔亂(luan) 叫攪動著山林。
梁爽是我的朋友,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是測繪與(yu) 製圖方麵的專(zhuan) 家。他告訴我,秦嶺的每一座山嶺、每一道溝壑、每一條河流、每一棵草木都有地理信息記錄在案。測繪製圖工作者,就是用腳步丈量大地的人,就是用科技手段描繪山河的人。
秦嶺北緣太白山龐大高聳的山體(ti) ,如同一道堅固的屏障,阻擋了北方南侵的寒流。而南坡的氣候卻溫暖宜人,林木繁盛,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是大熊貓、金絲(si) 猴、朱鹮和金毛扭角羚最理想的棲息地。
梁爽指指地圖說,秦嶺以太白山體(ti) 為(wei) 分界線,以南為(wei) 長江流域,屬於(yu) 南方;以北為(wei) 黃河流域,屬於(yu) 北方。
在地圖上,北方與(yu) 南方是如此直觀。如今,秦嶺的廣大地域都劃入了國家公園保護範圍。我們(men) 所生活的世界,並非隻是我們(men) 的世界。一切活著的生命,都在為(wei) 求食而生存,為(wei) 傳(chuan) 種而繁衍。人是例外的,在危機和災難麵前,人類除了拯救自己之外,還承擔著拯救世界的使命。
秦嶺,山連著山,水接著水,森林疊著森林。對於(yu) 中國來說,秦嶺意味著什麽(me) 呢?
牛背梁
秦嶺以柞樹為(wei) 主的森林分布在牛背梁。柞樹即為(wei) 橡樹。秋天,柞樹林裏常有野豬出沒。野豬最喜食柞樹上掉下來的果實。
咯嘣咯嘣!野豬嚼著柞果,嘴裏發出脆裂的響聲。然而,野豬總是粗心得很,取食潦草,現場被它糟蹋得混亂(luan) 不堪。當它用嘴巴拱食腐殖質層或者土壤中柞果的時候,也就給另一些柞果培了土,施了肥。次年春天,柞苗就眨巴著眼睛呼呼長出來了。
我在牛背梁沒看到野豬,卻看到野豬拱食的痕跡。也許,它聽到了響動,遠遠躲起來了。
野豬在森林生態係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用嘴巴拱出土坑,雨天蓄水,供各種小動物飲之。它能掀翻石頭,拱開堅硬的地麵,拱出土壤為(wei) 柞樹播種。當然,它也能給柞樹鬆土透氣,讓地下的根舒展起來,盡情呼吸。
當地一位野生動物專(zhuan) 家告訴我,野豬有三大特性:一則,雖然是食草類動物,但也雜食,草根、樹根、漿果、堅果、花莖,基本上不挑食,啥都吃;二則適應能力極強,無論是高山,還是草地、灌叢(cong) 、荒漠隨處可棲;三則,繁殖能力驚人,一胎數崽,年年產(chan) 崽,崽又產(chan) 崽,種群數量成倍增長。
生態係統的平衡是一個(ge) 動態變化的過程。在某段時間,即便野豬數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也不必大驚小怪。某些物種的局部喪(sang) 失或減少,增多或爆發,都會(hui) 導致生態係統失衡,或者病蟲害發生,或者某種疾病發生。然而,動物與(yu) 動物之間自有相處的法則。如果人類過多幹預,往往會(hui) 破壞了自然之道。所有的物種皆為(wei) 生態係統的組成部分,相互製約,在動態中取得平衡。森林裏,植物、動物、苔蘚、菌類及其微生物各處於(yu) 自己的位置,新與(yu) 舊,小與(yu) 老,更迭不歇,生生不息。
即便是倒木和朽木,也並不意味著生命的完結。在森林裏,從(cong) 來就沒有多餘(yu) 的東(dong) 西。直立的幹枯柞木上長出一串一串木耳,倒木和朽木及其腐殖層上生出一朵一朵蘑菇。偶爾,啄木鳥光顧枯木枝幹上,快速搜尋一番,當當當,一頓猛烈的敲擊,震暈了樹皮裏的蟲子,然後用帶鉤子的長嘴把蟲子取出來吃掉。
牛背梁的早晨,在啄木鳥的敲擊聲中醒來。
大熊貓
某個(ge) 冬日。雪,紛紛揚揚。潘文石正在追蹤一隻大熊貓。漸漸地,熊貓的腳印被雪覆蓋了。潘文石有些沮喪(sang) ,一上午的追蹤可能又成徒勞。不知什麽(me) 時候,雪停了。山林,寂靜得出奇。累、困、餓一起向他襲來,他搖落芭茅叢(cong) 上的雪,放下睡袋倒頭便睡。一個(ge) 小時過去了,“哢!”一聲脆響把他驚醒。雪將一棵鬆樹枝壓斷了。斷枝落在離他5米遠的地方,濺起的雪塊,彈片一樣向四麵八方亂(luan) 撞。
“大熊貓!”他心裏一喜。當這隻“大熊貓”走出竹林,他瞪大眼睛,驚呆了。原來,那不是大熊貓,而是一隻斑紋清晰的金錢豹。金錢豹離潘文石越來越近,在距他約6米處停了下來。潘文石的眼睛盯著金錢豹的眼睛,金錢豹的眼睛盯著潘文石的眼睛。雙方僵持約40秒鍾,金錢豹轉身走了。潘文石舒了一口氣,睡意全無,他背著儀(yi) 器踏著積雪爬上了麵前那座大山。山頂的風刀子似的,直往身上割。這座山的竹林裏有4隻大熊貓,信號時強時弱,不停地送來,潘文石不停地記錄著,竟然忘記了時間。
夜幕就要降臨(lin) 了,潘文石跌跌撞撞地下山,大頭鞋從(cong) 來沒有今天這樣沉重。“噗通!”潘文石被竹根絆了一跤,迷離目眩地跌下懸崖。他隻覺得自己連同世界都在向下墜。刹那間,他本能地抓住了崖壁上一株橫生的杜鵑樹。“哢嚓!”樹斷了。潘文石跌落下來,當他就要與(yu) 地麵撞擊的瞬間,懷裏的杜鵑樹,卻將他彈到一邊,力的方向的改變,創造了潘文石的另一個(ge) 傳(chuan) 奇——他居然活下來了。
潘文石是大熊貓研究專(zhuan) 家、北京大學教授。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帶領一個(ge) 多學科的研究小組,對秦嶺大熊貓的曆史演化以及現在的分布與(yu) 數量的關(guan) 係進行綜合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1988年,飽含著情感並帶著體(ti) 溫的《秦嶺大熊貓的自然庇護所》一書(shu) 出版。書(shu) 中詳盡分析了秦嶺成為(wei) 大熊貓庇護所的原因,提出了保護野生動物,首先要保護好棲息地的理論。
除此之外,潘文石和他的學生呂植還在秦嶺獲得了兩(liang) 個(ge) 重要發現。一個(ge) 是,他們(men) 發現秦嶺南坡的一些山穀在百餘(yu) 年前曾一度繁榮,人口增多,大熊貓退向高山。後來,人們(men) 又紛紛離去,這裏又成為(wei) 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場所。於(yu) 是,潘文石提出,如果在這些地區科學地控製生態平衡,就有可能爭(zheng) 取大熊貓和人類在共同的環境中一起生存下去。第二個(ge) 重要發現是,1985年3月26日,他和他的學生呂植在一條小河邊發現一隻毛色棕白相間的大熊貓,並且成功地把它從(cong) 患病中解救出來。這一重大發現,為(wei) 現代大熊貓種群可能存在二態性提供了實證依據。
在野外看到大熊貓是相當難的,即便秦嶺山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山裏,可真正見到大熊貓的,也沒有幾個(ge) 人。
羚牛穀
“噓!小心羚牛。”朋友小聲提醒我。我心裏怦怦直跳。不過,羚牛終究還是沒有出現。
羚牛穀,崖壁陡峭,穀底狹長幽深,溪水一級一級向下流淌。水流有時平緩,有時湍急。兩(liang) 邊柞樹樹幹和溪中的怪石上爬滿了青苔。青苔濕漉漉,蒸騰著霧氣。
水裏的落葉和腐殖層清晰可見。偶有小蟲閃爍,也有小魚翻騰。當地朋友說,溪裏有娃娃魚活動,但白天它們(men) 很少露麵,晚上才出來覓食。它看似溫順,可捕食時凶猛。它守在岩洞洞口或者灘口亂(luan) 石間,發現獵物經過時,就突然張開大嘴,一口將獵物囫圇吞下。
娃娃魚食量大,吃飽後慢慢消化,因而娃娃魚耐饑能力強,一頓吃飽幾個(ge) 月不再進食,甚至幾年不進食也不會(hui) 餓死。娃娃魚身上分泌一種潤滑的黏液,在石板上能滑行自如。娃娃魚長有腳爪,但它滑行的本領超過了行走。
早年間,秦嶺山民捕娃娃魚為(wei) 哺乳期婦女催奶是常有的事。如今,野生娃娃魚被列入瀕危物種保護名錄,再也不能隨便捕殺了。
娃娃魚是一個(ge) 奇異的物種,能在水裏遊,能在地麵上行走。它還有預警的特異功能。羚牛穀爆發山洪之前,娃娃魚就會(hui) 從(cong) 溪穀石罅間溜出來,張大嘴巴朝著天空哇哇亂(luan) 叫,聽起來就像嬰兒(er) 的哭聲。它是以這種方式呼喚同伴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不多時,娃娃魚們(men) 就會(hui) 紛紛爬到岸上,甚至更高的石頭上,躲避山洪的襲擊。
當地朋友介紹說,他家裏有個(ge) 小水塘,養(yang) 了5隻娃娃魚,大的有兩(liang) 米長,養(yang) 了10多年了。娃娃魚怕光,它是在幽暗中活動的動物。魚塘上麵總是覆蓋一些水草,給娃娃魚遮蔭。朋友說,如果娃娃魚在太陽下暴曬,將導致娃娃魚失去繁殖能力。
娃娃魚真是個(ge) 怪物,它為(wei) 什麽(me) 不需要陽光?羚牛穀的陰暗潮濕之處還藏著什麽(me) 秘密?
朱鹮與(yu) 白鷺
秦嶺腹地的寧陝縣漁灣村,恰好處在南北分界線上。人稱離南方最近的北方,離北方最近的南方。漢江支流之一長安河流經這裏,並在此處回頭轉彎,虛晃一下,然後埋頭開掘出多個(ge) 漩渦。也許是一塊塊巨石有意要製造一些麻煩吧,搞得河水飛浪噴雪。
長安河充溢著野性,生猛滔天,它日日傾(qing) 訴著遇到的委屈與(yu) 憤懣、快樂(le) 與(yu) 歡喜。歲歲年年,漁灣村從(cong) 來都是能包容有耐心的傾(qing) 聽者,它把有關(guan) 長安河的故事和傳(chuan) 奇,轉化成一片一片的稻田,轉化成起起伏伏的蛙鳴。
漁灣村周邊的山林、沼澤和稻田是朱鹮的重要棲息地及活動區域。這裏播種的水稻是供朱鹮覓食之用的,村民從(cong) 不指望收獲多少稻穀。稻田裏的泥鰍、黃鱔、青蛙、螃蟹、青蝦、河蚌及一些昆蟲是朱鹮的主要食物。在漁灣村,村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朱鹮的因素。山林不得樵采不得放牧,農(nong) 作物不能打農(nong) 藥,不能施化肥,河流禁止開渠挖沙采石。村民已經習(xi) 慣了與(yu) 朱鹮共生共存,共存共榮。固守傳(chuan) 統的農(nong) 事法則,對朱鹮覓食和繁衍生存構成威脅和隱患的一切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說不。
然而,作為(wei) 珍稀物種,朱鹮並非隨處可見的。駐村幹部小張說:“我從(cong) 3月份進駐村裏,到今天總共看到朱鹮三次。頭一次看到兩(liang) 隻,一前一後從(cong) 村莊的上空飛過。朱鹮的頭上有彩色翎羽。第二次看到隻有一隻,那隻朱鹮很孤獨,在水田裏呆立著,心事重重的樣子。第三次是兩(liang) 隻。確切地說,是一隻朱鹮一隻白鷺。朱鹮是抓泥鰍的高手,但它做事太專(zhuan) 注,眼睛隻看獵物,常常忽略周圍危險的存在。白鷺跟著它,給它放哨。朱鹮抓到泥鰍後往往先送給白鷺吃。”
因之朱鹮,漁灣村聞名遐邇了。
上壩河
4塊巨石矗立於(yu) 山穀之間的空地上,巨石上刻著4個(ge) 大字:秦嶺小鎮。
這個(ge) 小鎮其實是一個(ge) 森林公園,這是後來改的名字。先前,它叫上壩河林場。此地是分布著油鬆、雲(yun) 杉、鐵杉、水杉、五角楓、紅豆杉等樹種的秦嶺腹地林區,金毛扭角羚、金絲(si) 猴、雲(yun) 豹、金錢豹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眾(zhong) 多河流發源於(yu) 此,生態地位非常重要。
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上壩河林場主要以伐木為(wei) 主,是秦嶺林區重要的商品木材生產(chan) 基地。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也是銷售木材所取得的收入。操著各地口音的木材客商雲(yun) 集寧陝縣城,目光緊盯上壩河林場采伐下來的木材。上壩河河穀平地上的木材堆積如山,都是通直通直的上等木材,有鬆木、杉木、柞木、樺木以及毛竹等。河穀兩(liang) 岸采伐作業(ye) 區伐木號子聲聲。去梢,打枝,造材,集材等等,這些屬於(yu) 那個(ge) 時代的特有詞匯,見證了上壩河的輝煌和榮耀。
2000年,上壩河林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伐木人轉為(wei) 種樹人護林人。當年伐木人住的宿舍、吃飯的食堂、看病的衛生所均被改造成了民宿。板斧、油鋸、抬杠、壓角子、馬燈等伐木時代標誌性的工具,都被收集起來,作為(wei) 自然和生態文化教育的實物,供學生和遊客參觀。
這個(ge) 森林公園先後打造了大沙壩、焦陽溝、胭脂壩3個(ge) 景區,完善了森林康養(yang) 步道、綠色餐飲和體(ti) 育休閑等服務設施,強化了生態旅遊接待能力。
森林公園的未來取決(jue) 於(yu) 什麽(me) ?除了國家政策扶持和公園自身對外部環境因素的適應,歸根結底,森林公園的未來取決(jue) 於(yu) 森林公園自己內(nei) 生的動力,取決(jue) 於(yu) 上壩河一草一木所煥發出的生機。森林公園負責人李建昌說:“我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wei) 了讓這片森林生長得更好,為(wei) 了讓守護這片森林的務林人生活得更殷實、更安寧、更有尊嚴(yan) ,更感到快樂(le) 和幸福。”
金絲(si) 猴
嘔嘔嘔!秦嶺深處,數隻金絲(si) 猴在高大的喬(qiao) 木上嗖嗖嗖地飛騰和悠蕩,森林裏充滿喧囂。
若幹年前,潘文石跟我談到秦嶺時,他說,秦嶺金絲(si) 猴長相特征為(wei) 朝天鼻,毛色金燦燦,長發披肩,很有富貴之氣。同其它地方的金絲(si) 猴相比,秦嶺金絲(si) 猴更幹淨,更漂亮。
秦嶺金絲(si) 猴是個(ge) 大的種群,種群裏又分數個(ge) 家庭。寧陝秦嶺辦副主任張力文告訴我,在秦嶺,僅(jin) 皇冠鎮的山林中就有300餘(yu) 隻金絲(si) 猴。
一處旅遊景區為(wei) 了吸引遊客,一度投擲香蕉和蘋果食物將一群金絲(si) 猴引下山。此舉(ju) 卻遭到野生動物學家的反對。專(zhuan) 家認為(wei) ,金絲(si) 猴是屬於(yu) 森林,屬於(yu) 高山,屬於(yu) 自然的。它們(men) 不該在地麵上爬行,而應該在森林中飛騰和悠蕩。一旦靠人提供食物,會(hui) 使金絲(si) 猴產(chan) 生依賴心理,生存能力降低,失去風餐露宿和與(yu) 天敵抗爭(zheng) 的本能。人類過度照顧和過度關(guan) 愛,可能“好心辦了壞事”。況且,金絲(si) 猴同遊客近距離接觸也會(hui) 帶來安全隱患,猴子不怕人了,不免幹出搶奪食物及一些惹是生非的勾當。
繁衍是每一個(ge) 物種的本能和生存目的,它們(men) 需要繁殖更多的後代,就需要選擇更強大的基因,才會(hui) 有最大限度的可能保證後代存活,繼而確保種群興(xing) 旺。錯誤很快得到糾正,有關(guan) 方麵審慎做出決(jue) 定,進行反向投食,把金絲(si) 猴重新引入山裏,引回了森林。在森林中取食或活動時,金絲(si) 猴的飛騰和悠蕩,傳(chuan) 播了種子,對維護秦嶺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嶺雨聲
秦嶺的雨說來就來了。森林在雨中發出獨特的聲音,那聲音是那麽(me) 清亮又那麽(me) 有彈性。雨滴在葉片上滾動,滾落之後,葉片突突抖動,餘(yu) 音不絕。在森林裏,雨聲令一切生命睜開了眼睛,即使是一排排蘑菇也放聲歌唱了,即使是蟄伏在樹幹的苔蘚,也煥發出從(cong) 未有過的激情,讓我們(men) 看到了卑微之物所具有的堅韌和能量。
雨停了,空氣濕漉漉的。我駐足一棵巨鬆之下,觀流雲(yun) 匆匆從(cong) 樹隙穿過,聞鳥鳴一滴一滴從(cong) 雲(yun) 間飄落。如果說雲(yun) 是山的使者,那麽(me) 鳥該是森林中的什麽(me) 角色呢?我想叫住雲(yun) ,雲(yun) 卻頭也不回,隱了。而鳥鳴真是奇怪的聲音,鳥愈叫,山愈幽,林愈靜。
告別秦嶺的那個(ge) 早晨,我拿出梁爽贈送的秦嶺地圖,把那些已經置於(yu) 我心底的山嶺、河流和森林一一在圖上作了標注。無論何時,隻要看到那些標注,我就會(hui) 想起秦嶺的人和事,想起秦嶺的大熊貓、金絲(si) 猴、朱鹮和金毛扭角羚。
是的,就生態係統而言,秦嶺是獨立的個(ge) 體(ti) ,又是完整的整體(ti) ,我從(cong) 我的觀察中感受到了一種不可言喻而又美妙的快樂(l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