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為何又叫登高節?
中新網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重陽節,是中國曆史悠久的傳(chuan) 統節日,時間在農(nong) 曆九月初九,一直以來備受重視。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鵬認為(wei) ,登高賞秋與(yu) 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liang) 大重要主題。此外,還有曬秋、放紙鳶、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的名字咋來的?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長壽。
對於(yu) 重陽節節日名稱的由來,程鵬說,在《易經》中,“九”數為(wei) 陽數,“九九”兩(liang) 陽數相重,所以稱作“重陽”;因日與(yu) 月皆逢九,故又稱為(wei) “重九”。
節日源頭可追溯到何時?
據程鵬介紹,現存有關(guan) 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yu) 《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記載了古人在九月豐(feng) 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漢代時,重陽習(xi) 俗進一步普及。
它是否與(yu) 古代祭祀“大火”的儀(yi) 式有關(guan) ?
有說法稱,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yi) 式。
程鵬說,“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生產(chan) 與(yu) 季節生活標識的時間坐標。上古時代,人們(men) 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wei) 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
在東(dong) 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ge) 完整的龍形星象(蒼龍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隱的時節,人們(men) 要舉(ju) 行相應的送行祭儀(yi) 。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人們(men) 對季節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神的儀(yi) 式逐步衰落。
重陽節的內(nei) 蘊有多深厚?
重陽節是一個(ge) 內(nei) 蘊深厚的節日,在時間流逝的同時,其習(xi) 俗也在不斷豐(feng) 富發展。
程鵬解釋,“重陽節”這一名稱的文字記載始見於(yu) 三國時期,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並且有了賞菊、飲酒習(xi) 俗的文字記載。
比如,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yu) 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yu) 言。”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wei) 正式節日。從(cong) 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在節日期間舉(ju) 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更為(wei) 熱鬧,《東(dong) 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
古人如何過重陽節?
重陽可以算是人們(men) 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標之一,節俗就圍繞著人們(men) 這一時季的感受展開。
登高望遠是這個(ge) 傳(chuan) 統節日的重要習(xi) 俗。程鵬表示,重陽登高的習(xi) 俗主要源於(yu) 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xi) 俗。
清代,北京過重陽節的一個(ge) 習(xi) 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重陽糕有啥講究?
重陽糕是此時的美食之一,它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無定法,較為(wei) 隨意。程鵬說,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麵還做成兩(liang) 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yi) 。
有時候,人們(men) 還會(hui) 在重陽糕上插一麵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wei) 重陽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點,菊花酒也頗受人們(men) 的歡迎。
程鵬介紹,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為(wei) 何要佩戴茱萸?
程鵬說,在重陽節的諸多習(xi) 俗中,插茱萸的習(xi) 俗相對來說較為(wei) 廣泛,主要流行於(yu) 黃河中下遊、淮河、長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據說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等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古人認為(wei) 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yu) 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裏,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er) 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傳(chuan) 統節日可以如何傳(chuan) 承?
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xi) 俗,寄托著人們(men) 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而登高、放紙鳶等活動也反映了人們(men) 對健康長壽的祈盼。
程鵬說,現在重陽節亦是老年節,被賦予了敬老的內(nei) 涵。節日的傳(chuan) 承既要遵循古代禮俗的文化內(nei) 核,又要與(yu) 當代的價(jia) 值觀念相契合。
他認為(wei) ,擺敬老宴、飲宴祈壽,或者適當帶老人登高,賞菊、飲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都是傳(chuan) 承重陽習(xi) 俗的重要形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