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跨地域、跨種類文物齊聚遼博訴說“和合”文化
中新社沈陽10月8日電 題:跨時空、跨地域、跨種類文物齊聚遼博訴說“和合”文化
中新社記者 韓宏
《北宋宋徽宗草書(shu) 千字文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明坤輿萬(wan) 國全圖》等眾(zhong) 多國寶級文物10月8日齊聚遼寧省博物館“和合中國”展,以跨時空、跨地域、跨種類的方式詮釋“和合”二字。
據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劉寧介紹,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合”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崇尚“和合”,曆來強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為(wei) 本”,此次展覽中表達的‘和合’是人與(yu) 自我、人與(yu) 自然、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國家與(yu) 國家、文化與(yu) 文化之間的各美其美、和諧並生。
作為(wei) 遼寧省博物館史上規模最大的特展,此次展覽展出“和合”文化有關(guan) 文物、古籍400餘(yu) 件/組,其中一級文物88件/組,在遼寧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組,外借文物121件/組(177單件)。這是在“和合”文化主題下,各類有關(guan) 文物的首次聚集展出。
此次展覽包括“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協和萬(wan) 邦”四個(ge) 部分,其中宋緙絲(si) 朱克柔牡丹圖、元織錦百鳥朝鳳圖卷、遼三彩釉印花太極圖執壺等遼博館藏國寶級文物均有呈現。湖南博物院藏《唐摹蘭(lan) 亭序(黃絹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張瑀文姬歸漢圖》、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輿萬(wan) 國全圖》、甘肅省博物館藏東(dong) 羅馬鎏金銀盤等國寶級文物也在展覽中展出。
記者在現場看到,元織錦百鳥朝鳳圖卷前吸引了諸多遊客,此件文物使用多色絲(si) 線及金線和孔雀羽線織造。圖像以鳳鳥為(wei) 主體(ti) ,其他鳥類、花卉呈散點式分布。鳥類造型優(you) 美,配色華麗(li) ,織造技術高超,是元代織錦的代表作之一。
據介紹,此次展覽展出的展品綜合運用彩陶、青銅器、瓷器、絲(si) 繡、書(shu) 法、繪畫、古籍、碑刻拓片等各類文物,以各自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來分別闡釋主題。通過玉器、青銅器、瓷器、絲(si) 繡等工藝品,體(ti) 現古代中國與(yu) “和合”有關(guan) 的物質文化創造;選取與(yu) “和合”文化有密切關(guan) 係的墨跡、古籍,豐(feng) 富展覽內(nei) 涵;選取體(ti) 現人與(yu) 自然生態文明、人與(yu) 社會(hui) 家國情懷、人與(yu) 世界交流互鑒的文物;選取反映“和合”文化發展及其當代影響的其它文物。
在“協和萬(wan) 邦”部分,展出了“東(dong) 羅馬鎏金銀盤”“鎏金人物故事紋銀壺”“長沙窯青釉貼花舞蹈人物瓷壺”等不同地域的文物。劉寧說,這些文物體(ti) 現了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華文明在這種“和合”的理念中、在包容並蓄中不斷衍生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