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誇父”逐日,開啟我國綜合性太陽觀測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2-10-09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神話故事裏的“誇父逐日”如今成為(wei) 現實。10月9日7時43分,我國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誇父一號”發射升空。這是由中國太陽物理學家自主提出的綜合性太陽探測專(zhuan) 用衛星,實現了我國天基太陽探測衛星跨越式突破,開啟了我國綜合性太陽空間觀測的新時代。

  與(yu) 之前備受關(guan) 注的探日衛星美國“帕克號”和我國“羲和號”不同,“誇父一號”是對太陽進行直接觀測。

  “誇父一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甘為(wei) 群說,“帕克號”是由美國主導飛到太陽附近進行觀測的衛星,其軌道近日點可以達到10個(ge) 太陽半徑左右,如此近距離觀測太陽附近的粒子、磁場等,這在曆史上是第一次。但正因為(wei) 它距離太陽比較近,受到的熱輻射非常強,隻能“穿”上厚厚的防熱罩,無法麵對太陽直接觀測。而“誇父一號”是直接“看”太陽,用遙測遙感手段對太陽進行成像,與(yu) “帕克號”是一種互補關(guan) 係。

  “羲和號”是一顆科學試驗衛星,而“誇父一號”是專(zhuan) 門用於(yu) 太陽探測的空間科學衛星,實現了我國天基太陽探測衛星跨越式突破。太陽大氣從(cong) 裏到外分為(wei) 光球、色球、日冕,“羲和號”實現了國際首次在太空對太陽進行Hα波段的光譜掃描成像,是在可見光波段進行色球研究,空間觀測可以大大改進地麵觀測的缺陷。

  “誇父一號”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蘇楊說,“誇父一號”是對太陽磁場、光球、萊曼阿爾法色球、日冕等多方位的觀測,比如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從(cong) 紫外波段、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yi) 從(cong) X射線波段進行觀測,這些在地麵根本不可能實現。

  “衛星在約720千米的太陽同步晨昏軌道運行,周期是99分鍾,這個(ge) 軌道全年隻有約3個(ge) 月存在較短地影,其他時間是全日照,可以連續長時間不間斷進行太陽觀測。”“誇父一號”衛星係統總師、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諸成說。

  他告訴記者,該衛星設計壽命4年。在衛星研製過程中,不少新器件、新技術都是首創。比如,日麵和日冕的光強對比在四個(ge) 量級以上,如果日麵雜光消除不了,這對日冕清晰成像的影響是致命的,“我們(men) 從(cong) 一開始就在攻關(guan) ,進入正樣階段徹底解決(jue) 了這個(ge) 難題。”

  甘為(wei) 群介紹,“誇父一號”衛星的科學目標可概括為(wei) “一磁兩(liang) 暴”,“一磁”就是太陽磁場,“兩(liang) 暴”就是太陽上兩(liang) 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太陽物理學家就是要研究這三者之間的關(guan) 係,即磁場與(yu) 耀斑、磁場與(yu) 日冕物質拋射、日冕物質拋射與(yu) 耀斑的關(guan) 係,研究它們(men) 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關(guan) 聯,同時為(wei) 空間天氣預警提供支持。

  “誇父一號”衛星有哪些創新?甘為(wei) 群總結為(wei) “三個(ge) 首次”:一是國際上首次以“一磁兩(liang) 暴”作為(wei) 衛星的科學目標並且配置相應的載荷組合;二是國際上首次在一顆近地衛星平台上,對全日麵矢量磁場、太陽耀斑非熱輻射成像、日冕物質拋射的日麵形成和近日麵傳(chuan) 播同時進行觀測;三是國際上首次在萊曼阿爾法譜線波段實現全日麵和近日冕無縫同時成像觀測。

  他告訴記者,“誇父一號”衛星發射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在軌測試,正式進入工作模式交付用戶後,每天可觀測到大概500GB的數據量,通過地麵支撐係統和科學應用係統處理後向全球開放,數據共享,供科學家進行太陽物理學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預期在2024到2025年左右。“誇父一號”衛星計劃以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作為(wei) 契機,將詳細記錄第25個(ge) 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風暴”。屆時,通過“誇父一號”衛星數據全球開放共享,圍繞其觀測結果的研究有望成為(wei) 國際熱點,科學家在研究太陽活動規律的同時,也會(hui) 及時預報太陽爆發對人類的影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