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減稅降費溫暖億萬市場主體

發布時間:2022-10-09 11:24:00來源: 光明日報

  “這十年,什麽(me) 政策讓您感受最深?”

  2012年開始創業(ye) 的浙江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吳景暉沒有絲(si) 毫猶豫地給出了答案:“十年創業(ye) 不易,我們(men) 克服了很多困難,也感受到了各種政策尤其是減稅降費對企業(ye) 的支持。十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漸次提高,公司可加計扣除的金額從(cong) 最初的200萬(wan) 元到今年已超過1000萬(wan) 元,給了我們(men) 做好產(chan) 品的極大信心。”吳景暉告訴記者。

  吳景暉道出了眾(zhong) 多企業(ye) 負責人的心聲。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稅務部門辦理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8.8萬(wan) 億(yi) 元。我國宏觀稅負從(cong) 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今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截至9月20日,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4萬(wan) 億(yi) 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出台係列減稅降費政策,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ye) 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讓億(yi) 萬(wan) 市場主體(ti) 過上“好日子”的魄力與(yu) 決(jue) 心清晰可見。

  政策不斷加力,“放水養(yang) 魚”效果持續顯現

  “從(cong) 全麵推開營改增到進一步減稅降費,中國十年來的稅收政策及其變革對企業(ye) 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亞(ya) 太區稅務及關(guan) 務總監楊雪蓮說。

  時針回撥到2012年1月1日,經過近兩(liang) 年紮實的調研論證,上海率先推開交通運輸業(ye) (除鐵路運輸)及部分現代服務業(ye) 營改增試點。當年,上海第三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一舉(ju) 突破60%,試點納稅人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達94%,吸納新增就業(ye) 人數近15萬(wan) 。僅(jin) 半年後,營改增試點地區和行業(ye) 逐步擴大。2016年5月1日,我國在全國範圍全麵推開營改增試點。這場重大稅收改革,當年便直接減稅超5000億(yi) 元。

  此後,減稅降費每年端出“硬菜”——2017年,加大小微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力度、推出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激勵措施,同時簡並增值稅稅率;2018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提高個(ge) 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等;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重點聚焦減輕製造業(ye) 和小微企業(ye) 負擔,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2.3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超過2%;2020年,推出7方麵28項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稅費優(you) 惠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2.6萬(wan) 億(yi) 元,有力支持了穩崗就業(ye) ;2021年,實施“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持續加力加碼;今年,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十年來,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從(cong) 宏觀“降稅負”到微觀“降成本”,每項具體(ti) 舉(ju) 措都旨在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輕負擔,助其輕裝前行。數據顯示,2021年重點稅源企業(ye) 每百元營業(ye) 收入稅費負擔較2020年下降3.8%,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累計下降21.7%。與(yu) 此同時,減稅降費春風勁吹,也激活了市場的一池春水。2013年至2021年,我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ti) 累計達9315萬(wan) 戶,年均增加逾千萬(wan) 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戶數由2015年底的544萬(wan) 戶增長至2021年底的1238萬(wan) 戶,“放水養(yang) 魚”效果持續顯現。

  支持企業(ye) 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這十年,我們(men) 的輪胎產(chan) 量翻了一番,銷售額增長了3倍,是公司發展最快的十年。”遼寧朝陽浪馬輪胎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金永生告訴記者,作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浪馬輪胎連續享受15%企業(ye) 所得稅低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國家對出口企業(ye) 實際征稅率下調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十年間累計享受稅費減免4.5億(yi) 元。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三五”時期,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全麵覆蓋製造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各個(ge) 環節,製造業(ye) 減免稅費約2.1萬(wan) 億(yi) 元,全國製造業(ye) 企業(ye) 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1.2%,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ye) 實現較快發展,銷售收入累計增長超過1倍,年均增長15.1%。

  十年來,我國不斷優(you) 化企業(ye) 所得稅製度,實施了覆蓋創業(ye) 投資、創新主體(ti) 、研發活動等創新全鏈條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wei) 例,2013年初,我國開展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政策試點,並於(yu) 當年9月,將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兩(liang) 年後,享受優(you) 惠的企業(ye) 研發活動及研發費用的範圍放寬。2018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的政策擴大至所有企業(ye) 。去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升級”,製造業(ye) 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今年,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十三五”時期,我國鼓勵科技創新稅收政策累計減稅達2.54萬(wan) 億(yi) 元,減免金額年均增長28.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完善,為(wei)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蔣震表示。

  助力紓困解難,中小微企業(ye) 添底氣

  回顧創業(ye) 十多年的過程,福建沙縣小吃經營業(ye) 主李賢錦坦言經曆過不少坎,但有兩(liang) 個(ge) 節點讓他覺得特別幸運。“一個(ge) 是2017年我們(men) 在沙縣小吃城開了家新店,適逢全麵營改增後不久,與(yu) 原先老店5%的營業(ye) 稅相比,新店適用小規模納稅人3%的征收率,省下的資金用於(yu) 擴大經營、招工用工,也是在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李記酒樓成了沙縣小吃集團旗下第一家標準示範店。”李賢錦說,“第二個(ge) 是2021年店鋪升級改造,因為(wei) 疫情影響,實體(ti) 店並不好做。幸運的是,國家出台了支持個(ge) 體(ti) 工商戶複工複業(ye) 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讓我們(men) 小吃業(ye) 主在疫情衝(chong) 擊下的‘嚴(yan) 冬’,也感受到了溫暖。”

  量大麵廣、多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下遊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是創造就業(ye) 崗位、活躍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持續加大退稅減稅降費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如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的月銷售額標準逐步提高至15萬(wan) 元;將小型微利企業(ye) 所得稅減半優(you) 惠的年應納稅所得額標準上限逐步提高到300萬(wan) 元;把增值稅留抵退稅從(cong) 先進製造業(ye) 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ye) 和住宿餐飲業(ye) 等行業(ye) ;減征“六稅兩(liang) 費”從(cong)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展至小型微利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

  “一係列稅收優(you) 惠政策體(ti) 現出連續性,且不斷加碼,幫助中小微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是激活市場主體(ti) 活力、保障中小企業(ye) 可持續性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基本麵的重要舉(ju) 措。”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表示。

  實惠落袋,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紓困解難,助力其更好發展。截至9月20日,今年以來已獲得增值稅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ye) 戶數占比92%,是受益主體(ti) ;各項稅費支持政策為(wei) 小微企業(ye) 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35萬(wan) 億(yi) 元,用真金白銀幫助市場主體(ti) 渡過難關(guan) 。

  十年來,一項項給力的稅費支持政策、一串串直觀的“退減緩降”數字,為(wei) 市場主體(ti) 帶來的是沉甸甸的獲得感,是青山常在、生機盎然的圖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