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聽”千裏江山,東西方樂器共同奏響音樂詩畫《聽此青綠》

發布時間:2022-10-09 16: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 應妮)山如歌,青如曲;聽此青綠,展卷入夢,一弦“樂(le) ”古今。繼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之後,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又推出了音樂(le) 詩畫《聽此青綠——樂(le) 詠千裏江山》,7日晚的首演將一幅描繪祖國青綠山水的畫卷以視聽形式為(wei) 觀眾(zhong) 徐徐展開。

  音樂(le) 詩畫《聽此青綠——樂(le) 詠千裏江山》以十三幅壯麗(li) 圖景展現傳(chuan) 世名畫《千裏江山圖》中的地理景觀和人文風情,借鑒《高山流水》《漁舟唱晚》《梅花三弄》《夕陽簫鼓》《空山鳥語》等古曲的藝術表達,融合編鍾、箜篌、築、塤等古老的民族樂(le) 器和西洋銅管樂(le) ,加入繪畫、書(shu) 法、意境化舞蹈等表現方式,為(wei) 千山萬(wan) 壑、江河交錯的盛景,注入磅礴而深邃、渾厚而輕盈的悠遠神韻。獨步千載,眾(zhong) 星孤月。徜徉在“樂(le) 中有畫,畫中有樂(le) ”的音畫詩卷中,聽之,觀之,感受曠遠的千年時空和豐(feng) 盈的文化生命。

  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器樂(le) 中心主任李冰川在談到創作靈感時表示,音樂(le) 會(hui) 將“獨步千載”的主題貫穿始終,以觀眾(zhong) 視角緩緩拉開千載春秋和江山錦繡的序幕。充滿畫麵感的音樂(le) 帶領觀眾(zhong) 領略《千裏江山圖》的畫韻風骨,以及中華大地上青山綠水的壯麗(li) 秀美。“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是《霧淼霞波》描繪的東(dong) 方美學意象。這首取材於(yu) 《鄱陽湖漁歌》的曲目,體(ti) 現了煙波浩渺、山水一色碧連天的美景,營造出仙境般的閑適幽境,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身臨(lin) 其境般的沉浸式視聽享受。

  音樂(le) 詩畫運用編鍾、箜篌、築、塤、古琴等眾(zhong) 多具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的古老樂(le) 器,與(yu) 西洋樂(le) 器融合,並邀請著名作曲家孟可、青年作曲呂亮進行編創。在圖景《霆蕩蒼嶽》中,築、琵琶、竹笛、古琴與(yu) 小號、長號、薩克斯對奏,立體(ti) 的音色,豐(feng) 富變換的舞台效果,高超的演奏技巧,生動詮釋了千裏勝景之風骨。築由特邀藝術家彭麗(li) 穎演奏,聽其音,仿佛立於(yu) 公元前227年的易水河畔,漸離擊築之悲歌繞耳不絕。“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築之悲壯音色,巧妙展現山巒起勢之臥仰,秀麗(li) 群峰之巍峨,逶迤莽莽的崇山峻嶺即刻浮現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古老樂(le) 器鳳首箜篌奏出貫穿天地山川的空靈之音,恰如鳳凰翱翔四海之逍遙寬廣。圖景《鳳翔經野》由特邀箜篌藝術家魯璐演奏,空靈而清澈柔潤的音色表現鳳之於(yu) 飛、遨遊天地。作品以現代作曲手法重構古老樂(le) 音旋律,表現對古代禮樂(le) 的追懷和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結尾《江山競秀》,編鍾奏出的《春江花月夜》主旋律空靈深厚,波瀾壯闊的神韻勾勒出盛世華章。整場演出無不傳(chuan) 遞出充滿詩意的人文自然情懷,以及古老中華文明的瑰麗(li) 與(yu) 風姿。

  視覺美學中,音樂(le) 詩畫以科技化的舞台技術讓觀眾(zhong) 耳中見色、眼裏聞聲、隨聲賦形,這是對傳(chuan) 統音樂(le) 會(hui) 形式的一次創新與(yu) 探索。音樂(le) 與(yu) 光影的交錯,共同營造出“野水連天碧,峰巒入海清”的意境,引領觀眾(zhong) 沉浸在舞台上投射出的“千裏江山”之中。

  據悉,該劇還將於(yu) 10月8日在天橋藝術中心演出一場。此後,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將攜手太合音樂(le) 集團對音樂(le) 詩畫《聽此青綠——樂(le) 詠千裏江山》不斷打磨修改。(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