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前的《烏程漢簡》裏能看出什麽?
中新網杭州10月9日電 題:從(cong) 2000年前的《烏(wu) 程漢簡》裏能看出什麽(me) ?
作者 童笑雨
2000年前的人也背九九乘法表嗎?西漢時期的“戶口本”上寫(xie) 了啥?他們(men) 的“萬(wan) 年曆”長啥樣?這些問題,在日前出版首發的《烏(wu) 程漢簡》中都能找到答案。
烏(wu) 程,曆史地名,在今浙江湖州。2009年,烏(wu) 程漢簡出土於(yu) 湖州市人民路某基建工地,此後流散民間。經有識之士多方搶救、征集,目前保存有近350枚。
烏(wu) 程漢簡為(wei) 兩(liang) 漢時烏(wu) 程縣署遺留的實物,也是浙江首次發現、出土的大批漢代書(shu) 跡。木簡內(nei) 容以往來公文、行政事務及公私信牘為(wei) 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及軍(jun) 事等領域。
2019年,古文字學家、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所長曹錦炎教授帶領團隊開始了烏(wu) 程漢簡的整理工作。據悉,此次出版的《烏(wu) 程漢簡》呈現簡牘的實物高清圖、紅外線掃描圖像、原簡大小、局部放大圖、釋文、相關(guan) 分類等內(nei) 容,讓沉睡2000年的漢簡重新麵世。
從(cong) 《烏(wu) 程漢簡》中能看出什麽(me) ?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連坤是《烏(wu) 程漢簡》主編之一,他表示,這是一本了解兩(liang) 漢時浙江百態的“百科全書(shu) ”。
如簡中記載的“貶秩一等,奪爵二級”就與(yu) 漢律有關(guan) ;“君五月奉錢四千”“君十一月奉錢四千”等反映了當時官吏的俸祿情況;“樓船士員三百卅四人:其五十六人越,二百七十八人楚”對當代了解兩(liang) 漢時期烏(wu) 程的水軍(jun) 士卒組成具有參考價(jia) 值。還有許多公私信牘反映了當時人們(men) 日常交往的情況。
一枚木簡上寫(xie) 著:烏(wu) 程以亭行。餘(yu) 暨丞印。二月丁亥卒同以來。
石連坤說,這枚木簡是2000年前從(cong) 餘(yu) 暨(今浙江杭州蕭山)寄往烏(wu) 程的文件,上麵保留了漢代文書(shu) 完整的郵驛信息,“以亭行”就是郵遞方式。
在中國古代有“八十裏一驛,三十裏一鋪,十裏一亭”的說法。亭有很多職能,如調解糾紛、搜捕盜賊、宣布政令和郵遞等。石連坤說,這份文書(shu) 就是通過亭,一站一站傳(chuan) 遞的。
此外,木簡中還有算表、日書(shu) 、方術等內(nei) 容,其中還有一枚是九九乘法表。作者看到,上麵記錄的乘法口訣,就是當代學生背誦的。
值得一提的是,烏(wu) 程漢簡的年代跨度較大,主要在西漢初期至東(dong) 漢晚期之間,曆時400餘(yu) 年。這一階段,也是中國漢字從(cong) 篆到隸,由隸到草演變的關(guan) 鍵時期。
“從(cong) 篆書(shu) 向隸書(shu) 轉變階段的古隸、標準的隸書(shu) 、西漢後期逐漸增多並趨於(yu) 成熟的草書(shu) ,這些字體(ti) 的形態都能在烏(wu) 程漢簡中找到,為(wei) 研究兩(liang) 漢時期的書(shu) 體(ti) 演變及書(shu) 風多樣化提供了新的資料。”曹錦炎說,這批木簡填補了浙江未曾發現簡牘材料的空白,對研究浙江漢代相關(guan) 曆史有著十分重要的價(jia) 值。
曆經2000年,這批木簡何以沒有腐壞?石連坤表示,烏(wu) 程漢簡因為(wei) 深埋於(yu) 地下、隔絕氧氣,才得以保存至今。但因為(wei) 有些簡牘殘損比較厲害,高清彩照也很難看清字跡。
“除了高清圖,我們(men) 還拍攝了紅外照片。針對不清楚的地方,我們(men) 就放大這一區域仔細辨認,再以漢代其他地區的簡牘文字作為(wei) 參照,並結合前後文意去判斷應該是什麽(me) 字。”石連坤說,希望借助科技力量,努力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讓更多人零距離感受穿越時空的文明溫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