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典”亮美好生活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
開欄的話
一朵朵翻騰的浪花,匯聚成磅礴的時代大潮。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ju) 行。6個(ge) 展區、超3萬(wan) 平方米、6000多項展覽要素,集中展現了新時代10年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偉(wei) 大成就、偉(wei) 大變革。
從(cong) “奮鬥者”號深載人潛水器模型,到“祖衝(chong) 之號”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從(cong) 駐村扶貧幹部的工作手冊(ce) ,到一線抗疫醫護者的請戰書(shu) ……一件件實物模型、一幅幅圖片圖表、一段段精彩視頻,承載著一個(ge) 個(ge) 令人動容的曆史時刻,更刻印著時代前行的鏗鏘足跡。本報今起開設《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專(zhuan) 欄,請您隨我們(men) 的記者一同走進展品背後的故事,感悟黨(dang) 和國家發展進程中這極不平凡的10年。
“單法條就有兩(liang) 百頁!”手捧一本民法典,一位參觀者饒有興(xing) 致地翻閱起來。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展區第四單元內(nei) ,整齊擺放著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出台、完善的多部法律文本。其中,民法典是名副其實的“大部頭”——7編、1260條、10萬(wan) 多字……在我國浩瀚的法律寶庫中,民法典是結構最複雜、條文最多、體(ti) 量最大的一部。
國之重典,當之無愧!
展覽牆上的一張大幅照片,定格了那一激動人心的曆史時刻——2020年5月28日下午3時許,人民大會(hui) 堂萬(wan) 人大禮堂,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的代表們(men) ,正等待著表決(ju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一輩子都忘不了!”說起當時的場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仍難掩激動。民法典獲得高票通過,會(hui) 場內(nei) 頓時掌聲雷動。孫憲忠也用力鼓起了掌,而眼中早已噙滿了淚水。
孫憲忠的心底,一直深藏著一份“民法典情結”。
1986年,我國民法通則製定,那時的孫憲忠還在讀研究生,寫(xie) 了很多關(guan) 於(yu) 民法通則的論文。伴隨著民法通則一路成長,孫憲忠成為(wei) 我國第一屆民法學博士生。雖然滿懷感情,但孫憲忠也敏銳地發現,民法通則逐漸不能滿足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
2014年,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提出“編纂民法典”。此後,孫憲忠陸續提出70多份與(yu) 編纂民法典相關(guan) 的議案、建議和立法報告,總計超60萬(wan) 字!一詞一句,甚至一個(ge) 標點符號,孫憲忠都會(hui) 反複推敲。他始終記得,當他的老師王家福已臥病在床、口不能言時,依然顫顫巍巍地給他寫(xie) 下一行字:認真工作,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一定要把事情做好!”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囑托。
重慶歌樂(le) 山下,西南政法大學校園內(nei) ,百歲高齡的資深法學家金平,仍清晰記得自己親(qin) 曆的新中國三次民法起草工作。
“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這三次民法典編纂均因曆史條件的限製沒能實現。“必須承認,隻有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安居樂(le) 業(ye) 、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備成功編纂的條件。”金平發自肺腑地感慨。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製定民法典高度重視。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聚萬(wan) 眾(zhong) 智慧,成偉(wei) 大法典。民法典草案先後10次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共有42.5萬(wan) 人提出102萬(wan) 條意見建議!
民法典編纂,既不是另起爐灶製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地進行“麻袋裝土豆”式的法律匯編。這部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的係統性編訂纂修。
看著手頭已經被翻得有些磨損的民法典,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青年法官陳揚,心裏踏實了許多。
“民法典是名副其實的‘社會(hui) 生活的百科全書(shu) ’。胎兒(er) 是否有繼承權,孩子給遊戲充值是否能要回,見義(yi) 勇為(wei) 能否免除責任,高空拋物如何治理……公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為(wei) 了吃透條文和原理,陳揚經常在身邊攜帶一本民法典,隨時研究“劃劃重點”。
適用“自甘冒險”條款的首例民事案件、適用民法典新規的首例撤銷婚姻關(guan) 係案、適用“好意同乘”條款的首例民事案件……隨著民法典的實施,陳揚欣喜地發現,很多老百姓打官司時也會(hui) 拿出民法典,為(wei) 維護自己的權利而發聲,“法律不僅(jin) 寫(xie) 在紙上,更印在群眾(zhong) 心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