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區行·青海篇③】塔拉灘——光伏板下的“玄機”
海南州共和縣。站在生態光伏發電園區高高的瞭望塔上,腳下成片的光伏板綿延幾公裏……這裏是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正當記者驚歎青藏高原上的這片“光伏海洋”時,黃河上遊水電開發公司工作人員邱晨提議:“咱們(men) 下去看看吧,光伏板下還有‘玄機’!”
在邱晨的帶領下,記者穿行在整齊排列的光伏架間,發現光伏板下,竟是片片青草。
“以前這裏可是寸草不生的塔拉灘啊!”邱晨介紹,塔拉灘,蒙古語意為(wei) “荒灘”,曾是青海風沙危害最嚴(yan) 重的地帶之一。“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cong) 春刮到冬。”是塔拉灘昔日的真實寫(xie) 照。
“荒灘怎麽(me) 還能長出草來?”
“這是我們(men) 的第一個(ge) ‘意外之喜’。”邱晨說,2012年起,青海大力發展太陽能,“灘大風大太陽大”變成了塔拉灘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光伏電站建起來了,工作人員定期會(hui) 用水對光伏板進行衝(chong) 洗,沒想到,這些水滋潤了板下的土地,加上光伏板的遮擋,降低了蒸發量、減低了風速,草就這麽(me) 長出來了……
說話間,一群綿羊從(cong) 光伏板下“踱”了出來,“這裏怎麽(me) 還會(hui) 有羊?”
“草長出來了,但是長得太快!不僅(jin) 遮住了光伏板,降低了光伏板發電的轉化率,冬天還有火災隱患,這又成了新的煩惱!於(yu) 是,有人提議,‘與(yu) 其花錢雇人來割草,還不如讓牧民來這裏放羊!’沒想到這成了又一個(ge) ‘意外之喜’!”邱晨招呼著不遠處的牧民,“他就是其中一位‘光伏羊倌’,叫多苟傑。”
“以前誰能想到,塔拉灘還能長草。我家在10公裏外的鐵蓋鄉(xiang) ,是專(zhuan) 門來這兒(er) 放牧的!”多苟傑開心地說,“現在草多了,羊吃得好,羊群繁衍得快,我的羊比之前多了一倍,年收入增加了五六萬(wan) 塊!”
“為(wei) 了讓羊能夠順暢吃草,我們(men) 還把光伏組件的離地間隙從(cong) 50厘米抬升到了120厘米。”邱晨說,如今,光伏園區裏有近兩(liang) 萬(wan) 隻羊,一年能增收200多萬(wan) 元。同時,園區和企業(ye) 還為(wei) 周邊牧民群眾(zhong) 提供了上千個(ge) 就業(ye) 崗位。
“生態好了,草原綠了,致富的辦法就多了!”多苟傑告訴記者,他們(men) 村好多人都在光伏園區打工,清洗光伏板、做保安……收入越來越好!
“板上發電、板下牧羊”,塔拉灘的變遷讓人驚歎,藍色的光伏海洋,綠色的重生牧場,白色的成群綿羊……這一切,構成了塔拉灘的綠色生態風景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