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漢字設計,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2-10-10 14:45:00來源: 光明日報

  【學人談】

  漢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視覺符號,凝結著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作為(wei) 記錄語言和傳(chuan) 承文明的載體(ti) ,它由最原始的圖形符號、象形文字逐漸發展演變為(wei) 真、草、隸、篆等字體(ti) ,曆經歲月錘煉,不斷融合與(yu) 變化,反映了中國曆史與(yu) 文化的變遷。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中國文化熱”的持續升溫,漢字設計迎來了一個(ge) 嶄新的時代,形成了多元的設計體(ti) 係,也呈現出多維度的發展格局。

  文化維度,漢字的意象

  在漢字造字六法中,“象形”“形聲”“會(hui) 意”等造字規律,使漢字具備了以形表意的特點,也造就了其獨特意象。中國的漢字在表音的同時還兼具情感的表達,並在漫長的積澱、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形成規範體(ti) 係,傳(chuan) 播深遠,與(yu) 各民族文字相互交融,影響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覆蓋多國的“漢字文化圈”。

  表意性,體(ti) 現了漢字以意賦形、以形寫(xie) 意的造字規律,使其蘊含豐(feng) 富的文化信息。而兼具實用性與(yu) 藝術性的特點,則讓漢字成為(wei) 當代設計領域的“寵兒(er) ”。設計師們(men) 巧妙利用漢字形義(yi) 相生的特質,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通過漢字整體(ti) 結構與(yu) 基本筆畫的意象表達,傳(chuan) 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智慧。

  由設計師靳埭強創作的漢字係列海報《文字的感情》,以中國傳(chuan) 統水墨書(shu) 寫(xie) 的“山、水、風、雲(yun) ”四字結合文房四寶的形象,提煉出“字與(yu) 筆 恩重如山”“字與(yu) 紙 如魚得水”“字與(yu) 硯 如沐清風”“字與(yu) 墨 閑逸如雲(yun) ”四種意象表達。該設計以物我融情的哲學思想,將中國傳(chuan) 統美學與(yu) 現代設計相結合,生動詮釋了漢字的豐(feng) 沛情感與(yu) 靈動韻味,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媒體(ti) 時代,信息的傳(chuan) 播講求準確與(yu) 高效,以漢字為(wei) 主體(ti) 的標誌設計往往擁有高度概括的視覺形象,更因漢字傳(chuan) 情達意的功能而具備識別性強、內(nei) 涵豐(feng) 富、表達精準等特點。由設計師邵柏林設計的故宮博物院院徽標識,同樣是彰顯漢字意象之美的典型代表。該標識以“宮”字為(wei) 基礎,設計者將“宮”字上一點巧妙轉化為(wei) 海水江崖紋和玉璧的組合形象,取“珍如拱璧”之意。“宮”字方正的結構象征紫禁城的建築格局,下不封口的設計則寓意現今的開放與(yu) 包容。標誌整體(ti) “天圓地方”,既生動表現了故宮之“形”,又充分傳(chuan) 遞出其文化精髓,充滿設計巧思與(yu) 藝術趣味。

  價(jia) 值維度,字體(ti) 的繁盛

  中國漢字經曆歲月洗禮,薪火相傳(chuan) ,如今已發展出成熟而多樣的字體(ti) 係統。隨著科學技術的更迭,激光照排技術替代活字印刷,讓漢字的傳(chuan) 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而數字媒體(ti) 的介入使漢字字體(ti) 的設計迎來了質的飛躍。當我們(men) 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漢字時,會(hui) 發現其創新的設計方法如萬(wan) 花筒般千姿百態、絢麗(li) 多彩。

  作為(wei) 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字體(ti) ——計算機字庫字,也就是我們(men) 通常所說的“印刷字體(ti) ”,其飛速發展帶動了漢字字體(ti) 設計的變革。當常見的宋體(ti) 字、黑體(ti) 字已經不能滿足信息傳(chuan) 播的需求,多樣化的字庫字設計便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生長。目前,計算機文字輸入係統可選擇的字體(ti) 種類不斷拓展,除各類常規字體(ti) 以及為(wei) 適應屏幕顯示而相繼出現的方正博雅宋、微軟雅黑等改進字體(ti) 外,許多極富中國傳(chuan) 統美學價(jia) 值的書(shu) 法字體(ti) 也陸續被設計師們(men) 整合並轉化為(wei) 字庫字,如深受大眾(zhong) 喜愛的康熙字典體(ti) 、顏體(ti) 、柳體(ti) 等。

  此外,一批字體(ti) 設計師將目光聚焦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挖掘,通過創新的設計方法激活古老漢字的文化魅力,使其以嶄新的麵貌走進現代生活,為(wei) 大眾(zhong) 所熟知和喜愛。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楠教授設計的“漢儀(yi) 陳體(ti) 甲骨文”字庫,是首例將甲骨文轉換為(wei) 計算機字庫字的設計作品。設計師通過探索甲骨文蘊含的數學幾何之美,提出“格律設計”的方法論,為(wei) 古老的漢字穿上“新衣”。再觀以“秦磚漢瓦”為(wei) 主題的字庫字設計,設計師王加號將傳(chuan) 統紋樣進行提煉和轉化,並結合漢字字體(ti) 的結構特點進行再創作。以“樂(le) ”“蘇”“鳳”三字為(wei) 例,設計者在繁體(ti) 字筆畫的基礎上,將秦磚漢瓦的紋樣細節融入字體(ti) 骨骼,菱形與(yu) 三角形的紋飾單元既可單獨充當點、豎、撇折等筆畫,也可相互連接組成富有立體(ti) 感的結構,巧妙裝飾字體(ti) 。

  可以說,隨著社會(hui) 需求的增長而不斷湧現的新字體(ti) ,因兼具可讀性、趣味性、藝術性和傳(chuan) 播性等特點,不僅(jin) 為(wei) 設計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極大地豐(feng) 富了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

  空間維度,形式的探索

  傳(chuan) 統漢字的演變多是圍繞筆畫的寫(xie) 法,或因書(shu) 寫(xie) 的徐與(yu) 急、輕與(yu) 重、收與(yu) 放而產(chan) 生結構性的變化。而在文化交融互滲的大數據時代,漢字的設計則是從(cong) 字形、結構、筆畫、字義(yi) 等全方位介入的。

  字體(ti) 設計師們(men) 或是以剪切手段分割文字,形成局部或整體(ti) 的位移與(yu) 重疊,使其產(chan) 生錯位感;或是將漢字局部進行主觀縮放,構建新的視覺焦點,從(cong) 而改變文字的語義(yi) 指向;抑或是擇取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並以巧妙的手段融入漢字的構造,創作出多種文化意象疊加的藝術符號……由此,漢字設計嚐試打破形式的局限,衍生出麵貌多元、意涵豐(feng) 富的新形象。

  “福祿壽喜”四個(ge) 字是中國年節文創產(chan) 品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象征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yu) 祝福。在考察了眾(zhong) 多傳(chuan) 統樣式的相關(guan) 設計後,蒙古族設計師李岩鬆決(jue) 定以全新的角度和設計方法做一次不同的嚐試。為(wei) 打破單調感,他首先將四個(ge) 字重組為(wei) “福海”“豐(feng) 祿”“壽山”“喜氣”四個(ge) 詞組,同時加入了蒙古文釋義(yi) 。在字形的設計中,設計師通過抽象化提煉、分解重組、圖形裝飾等方式對文字進行設計處理,最終創作出富有現代感的“新字體(ti) 年畫”。同樣是與(yu) 年節主題相關(guan) 的漢字設計,設計師李冠林的《五穀豐(feng) 登》係列文創作品則融合了傳(chuan) 統的合體(ti) 字形式,將寓意吉祥的繁體(ti) 字詞組進行外在形態與(yu) 內(nei) 在含義(yi) 的雙重融合,讓傳(chuan) 統漢字設計樣式在現代文創設計中得以延展。

  如果說二維背景下的漢字設計依賴於(yu) 設計師的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和創新設計思維,那麽(me) 由數字技術支撐的三維動態漢字設計,則需要創作者在掌握平麵設計要領的基礎上,具備對新媒體(ti) 技術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2022年西安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ye) 作品展主題為(wei) “無界西美”,在楊田田創作的展覽主視覺設計中,主題字樣在躍動的節奏下產(chan) 生豐(feng) 富的形態變化,看似無序的結構重組背後,是龐大而有序的計算機算法。該作品以計算機語言與(yu) 藝術的深度融合探索漢字設計的多維表現,在漢字設計方法與(yu) 交互模式的創新上作出了積極探索。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設計在與(yu) 新興(xing) 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間的束縛,從(cong) 紙媒延伸至屏幕,從(cong) 靜態轉變為(wei) 動態,從(cong) 二維拓展到三維,不斷變幻麵貌,可謂有光、有聲、有色、有形。未來,新技術與(yu) 新觀念的產(chan) 生必將為(wei) 漢字設計帶來更加豐(feng) 沛而鮮活的生命力,為(wei) 漢字之美再添全新維度,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作者:劉時燕,係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