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基層】浙江金華:曬一曬龍蟠的共富“賬單”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提出要“促進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如今,促進共同富裕的鄉(xiang) 村實踐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今天,人民論壇網帶您走進浙江金華龍蟠村,解碼龍蟠村的共富“賬單”。
夏夜,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龍蟠村的黨(dang) 建文化長廊裏,村民們(men) 圍著一張張共富“賬單”,討論熱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6月村財務收入超762萬(wan) 元,支出近352萬(wan) 元,上期結存480餘(yu) 萬(wan) 元,本期結存890餘(yu) 萬(wan) 元。這些數字,看著就有獲得感。”“短短兩(liang) 年時間,咱村集體(ti) 經濟有門路了,到處都有新變化。我們(men) 是看在眼裏、樂(le) 在心裏。”
這些共富“賬單”,靜靜地講述著龍蟠村奔向新發展的共富故事,見證著龍蟠村一步一個(ge) 腳印的蛻變。
黨(dang) 建引領共富路
白龍橋鎮龍蟠村,一脈白沙溪水經桐溪流入村內(nei) ,在村南分兩(liang) 路,擁村入懷,猶如蟠龍戲珠;在村北兩(liang) 水重新合一,匯入婺江。村莊由此得名。
由於(yu) 位於(yu) 西二環路沿線,毗鄰飛揚智能製造工業(ye) 平台,正對洞溪工業(ye) 園,龍蟠村地理位置優(you) 越、發展資源突出。深刻認識到發展的迫切性後,新組建的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從(cong) 抓黨(dang) 建促共富上著手,堅決(jue) 摒棄“等靠要”思想,走出一條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經過資源排查,村兩(liang) 委發現可以盤活村內(nei) 閑置的土地,將這些“沉睡資產(chan) ”轉變成可用資源,為(wei) 村莊共富服務。
說幹就幹。村頭閑臥著12間集體(ti) 用房,共500多平方米。新上任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華新邀請在外經營飯店、超市多年的村民胡華奔回來,在這裏開起了生鮮超市。
如今,這家集生鮮、食雜、百貨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超市,已經成為(wei) 村民、周邊企業(ye) 員工、附近工地員工的生活配套之一。“村裏發展勢頭好,我樂(le) 意回來發展。”胡華奔說,還打算在超市邊上開設快遞驛站、餐飲店,為(wei) 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與(yu) 此同時,全村黨(dang) 員幹部團結一心謀出路、想點子,村兩(liang) 委幹部主動問策老幹部老黨(dang) 員、外出考察學習(xi) 、加強與(yu) 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全村奮楫趕超、奮進共富的氛圍濃厚,發展勢頭強勁。
“人心齊,泰山移。”徐華新說,黨(dang) 建引領是推動共富的金鑰匙,我們(men) 會(hui) 始終堅持、一以貫之,以此凝聚力量、促進村莊高質量發展。
項目拓寬發展路
步入龍蟠村,三幢七層建築赫然挺立村口,建築主體(ti) 已於(yu) 今年4月全麵結頂,部分已經完成外牆粉刷。時尚的外立麵設計、簡約的建築風格,讓過往行人眼前一亮。
“這是五村聯建農(nong) 民公寓項目,建成後將解決(jue) 60戶農(nong) 戶住房問題。”徐華新欣喜地介紹,目前,項目已進入外牆粉刷、內(nei) 部裝修階段,預計將於(yu) 10月底建設完成。公寓認購已完成50%,剩下部分村民的意向購買(mai) 率也很高。同時,一至二層5400多平方米的商業(ye) 用房,適用於(yu) 物流、商超、電商園,已進入招商階段。
五村聯建農(nong) 民公寓項目,是婺城區首個(ge) 多村聯建農(nong) 民公寓項目,既可解決(jue) 龍蟠村無房戶、危房戶等的住房問題,又能通過商業(ye) 用房招租給五個(ge) 村帶來持續性經濟收益。
提起項目建設的緣由,徐華新眼神中透出堅定。他說,這是村莊背水一戰奔共富的必然之舉(ju) 。
在項目政策處理過程中,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上門談規劃、講未來、聽心聲,用心傾(qing) 聽群眾(zhong) 訴求,依法依規征遷,將心比心、以誠換誠,以奔跑的姿態,在短短一個(ge) 多月,完成了土地征遷。
項目攻堅不停歇,一環緊扣另一環。如今,經過大半年建設,三幢農(nong) 民公寓拔地而起。
提起這個(ge) ,龍蟠村村民無不伸出大拇指點讚。大家說,農(nong) 民公寓從(cong) 規劃到建設承載了村民們(men) 多年的安居夢,又能給村子帶來經濟收益,讓共同富裕成為(wei) 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生活,想想都覺得滋味美!
民生開出幸福花
站在幸福橋上,桐溪兩(liang) 岸風光一覽無餘(yu) 。溪水潺潺漾碧波,河道寬闊魚歡躍,古樸的圍欄、錯落的石板麵,述說著這座去年6月建成的新橋的幸福故事。
“之前的河道彎彎曲曲,每逢汛期水位漲得快,讓人看得心慌。”村婦聯主席楊紅娟指著筆直的河道,高興(xing) 地說,新一屆村兩(liang) 委上任後,對桐溪河道進行了整治,把河道拉直了,還新建了幸福橋,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步入村文化禮堂,改造後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充滿年代感的時代符號,匠心打造的心形笑臉牆,簡潔雅致的內(nei) 部裝修,無不令人印象深刻。“改造後,村文化禮堂多了一重身份,擔負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責任。”楊紅娟翻開活動台賬,實踐中心開展的活動琳琅滿目,有理論宣講、防溺水宣傳(chuan) 、“春泥計劃”暑期班等,豐(feng) 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助力村民奔向精神共富。
從(cong) 村文化禮堂出發,穿過曲折的小巷,來到悠悠桐溪邊,一座紅色展陳館靜靜矗立,展示著龍蟠村的紅色文化,講述著虎踞南山的紅色“帶路人”徐文佩的故事。“建設展陳館,就是想把紅色文化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徐華新說,紅色文化也激勵著越來越多龍蟠人走好共富之路。
近年來,龍蟠村圍繞宜居宜業(ye) ,紮實推進民生實事,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通過集體(ti) 研究、認真謀劃村級重點工作如自來水管道改造和天然氣管道入戶安裝工程,切實解決(jue) 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工程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對接,確保按期施工。”徐華新信心滿滿地說。
不僅(jin) 如此,龍蟠村還利用自身紅色資源優(you) 勢,積極探索“紅色文化+旅遊發展”新模式,依托紅色文化展陳館、文化禮堂、幸福橋等載體(ti) ,著力打造集黨(dang) 課教育、黨(dang) 史宣教、愛國主義(yi) 教育、結對共建活動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特色主題教育陣地。
夕陽西下,晚霞映滿桐溪。黨(dang) 建文化長廊裏,龍蟠村的村民們(men) 依舊在駐足觀看、嘖嘖稱讚,這一張張共富“賬單”,既曬出了黨(dang) 的好政策,又曬出了全村上下齊心奔共富的底氣和幹勁,更曬出了村民們(men) 滿滿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者:馬曉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