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與南宋官窯的千年之約

發布時間:2022-10-24 14:40:00來源: 光明網

  瓷器是中國帶給全人類的偉(wei) 大貢獻。中國瓷器至宋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名窯林立,千姿百態。精美瓷器、典雅生活、高雅品位,成為(wei) 南宋都城臨(lin) 安的風尚,也是今天宋韻杭式生活之源。

  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官窯,就誕生於(yu) 南宋臨(lin) 安。南宋官窯的郊壇下窯早已發現,而修內(nei) 司窯卻成了千古之謎,直到1996年……

  今天,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窯址發現者華雨農(nong) 為(wei) 您講述他與(yu) 南宋官窯的千年之約:

  1985年初春,我從(cong) 生產(chan) 龍泉青瓷的浙南山區麗(li) 水調到省城杭州,當時謀職的單位緊靠中河。不久之後,中河開始改造。那時候或中午,或傍晚,我總喜歡到中河邊轉一轉,看到許多人在爛泥堆裏掏撿古錢幣,還有其他古物。

  盡管從(cong) 中國曆史教科書(shu) 上略知中國是陶瓷之國,盡管從(cong) 小捧著瓷碗吃飯長大,盡管在生產(chan) 龍泉青瓷的麗(li) 水地區工作了5年且參觀過龍泉瓷廠,但我對中國古陶瓷的了解依然膚淺。

  當時,看到一塊塊熠熠生輝的古瓷片展現在我的眼前,也看見他人花100多元人民幣買(mai) 進一塊一節手指那麽(me) 大的南宋官窯瓷片,我的內(nei) 心深處觸動了一下:那是我2個(ge) 月的工資啊!

  這是我對南宋官窯的初步印象,也隱約看到了南宋官窯的與(yu) 眾(zhong) 不同之處。

  史料記載,南宋官窯應有兩(liang) 處,先“置窯於(yu) 修內(nei) 司,造青瓷,名內(nei) 窯”,後“郊壇下別立新窯”。南宋郊壇下官窯窯址早在20世紀30年代已經發現,但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窯址一直沒有找到,那麽(me) ,它究竟在哪裏呢?

  出於(yu) 對南宋官窯的好奇,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去南宋皇宮遺址附近一帶,跑遍了山山溝溝。那個(ge) 地方,一般人可不敢隨便進去,畢竟山上處處是墓地。

  1996年夏季的一天,我與(yu) 陳方曉走進鳳凰山與(yu) 萬(wan) 鬆嶺之間的一條雜草叢(cong) 生的溪溝裏,從(cong) 下往上,走走停停,走到半山腰時,突然眼睛一亮:這裏居然有支釘、墊餅、墊圈,且還有不少匣缽,現場竟有一些南宋官窯瓷片……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窯址,就這樣被我們(men) 發現了。

  1996年11月8日,上海的《文匯報》對這一重大發現首先作了報道,隨後《錢江晚報》、新華社、香港《文匯報》、美國《僑(qiao) 報》等海內(nei) 外媒體(ti) 作了大量報道。

  1997年1月12日,《中國文物報》發表了我和陳方曉撰寫(xie) 的《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初論》一文,在考古、學術、收藏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隨後,杭州市考古研究所對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2001年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wei)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窯址的發現,在業(ye) 內(nei) 也引來諸多討論與(yu) 質疑。

  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在發現之前,著名書(shu) 法家沙孟海先生曾經寫(xie) 過兩(liang) 篇文章:《南宋官窯修內(nei) 司窯址問題的商榷》與(yu) 《南宋官窯窯址和有關(guan) 資料》。沙老根據他對文獻資料與(yu) 南宋時期人物的考證,得出了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是不存在的結論。由於(yu) 沙老地位高名望大,所以浙江的考古專(zhuan) 家也認同他的觀點,認為(wei) 修內(nei) 司官窯是不存在的。確實有很多專(zhuan) 家並不認同我們(men) 的發現,有人則通過記者采訪的形式發表觀點,表示不可能有這麽(me) 個(ge) 窯址。

  當然,也有北京、上海、景德鎮等地的專(zhuan) 家學者支持我們(men) 。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耿寶昌先生、上海博物館的汪慶正先生,還有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劉新園先生,都給我們(men) 來信,對這一次新發現表示大力支持與(yu) 充分肯定。尤其是耿寶昌先生,他來信寫(xie) 道:希望繼續努力,重視對兩(liang) 窯產(chan) 品的比較研究。

  從(cong) 此,我對南宋官窯更加關(guan) 注了。我的業(ye) 餘(yu) 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南宋官窯的研究與(yu) 收藏方麵。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窯址發現時,我們(men) 發現有些標本類似“傳(chuan) 世哥窯”瓷器。

  2004年,我在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hui) 論文集中發表了《“傳(chuan) 世哥窯”疏正》一文,大膽論證了那些到南宋的所謂的“傳(chuan) 世哥窯”瓷器就是南宋官窯的一部分產(chan) 品,我還收集了許多證據。現在,這一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同好與(yu) 專(zhuan) 家的認可與(yu) 肯定。

  30年來,我已集藏了大量的南宋官窯標本,大大小小已有上萬(wan) 片之多。與(yu) 大多數藏家和研究者不同,有些人會(hui) 選一些釉色特別漂亮的殘片,而我專(zhuan) 挑一些黃的紫的月白的等釉色比較偏的殘片。對於(yu) 考古研究者而言,標本是最好的老師。

  這些年,我還總結出鑒定南宋官窯瓷器的“20法”,受邀在浙江圖書(shu) 館文瀾講堂、浙江藝術職業(ye) 學院、清華大學藝術收藏鑒賞班、浙江大學藝術與(yu) 考古博物館、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衛視收藏欄目等主講南宋官窯青瓷鑒賞及南宋宮廷用瓷。我也堅持在微信朋友圈與(yu) 大家分享我的讀瓷心得與(yu) 體(ti) 會(hui) 。

  南宋修內(nei) 司官窯遺址的發現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為(wei) ,這是我與(yu) 南宋官窯的千年之約。(宋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