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汽車走進歐洲的積極啟示

發布時間:2022-10-24 15:5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向長河 國際問題學者

  近日,中國中高端電動汽車亮相巴黎車展,成為(wei) 歐洲乃至世界輿論關(guan) 注的話題。法新社以《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巴黎車展上展現高端與(yu) 雄心》為(wei) 題,報道了比亞(ya) 迪、東(dong) 風賽力斯、長城汽車等知名中國汽車廠商在車展上展出高端電動汽車的情況。文章說,“沒有低成本的汽車,而是配備先進技術的中端甚至高端汽車,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巴黎國際車展強勢登場,並在歐洲市場展現越來越大的雄心”。

  巴黎車展上中國電動汽車高調亮相,是中國汽車走進歐洲、大力開拓歐洲市場的一個(ge) 側(ce) 影。作為(wei) 在歐洲工作生活多年的汽車外行,筆者對中國汽車開拓歐洲市場的今昔對比,頗有感慨。通過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中國汽車行業(ye) 從(cong) “仰視”歐洲同行到如今可以開始“平視”對手,從(cong) 中可以管窺中國汽車人持之以恒的努力與(yu) 中國崛起的鏗鏘步伐。

  記得2005年7月,江鈴集團生產(chan) 的陸風汽車通過安特衛普港登陸歐洲,成為(wei) 第一個(ge) 批量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當時,以德國、法國和英國為(wei) 代表的歐洲汽車產(chan) 業(ye) 非常發達,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相比之下還很孱弱,想打入歐洲市場頗有些“天方夜譚”之感。這年9月,吉利、中華和江鈴3個(ge) 中國品牌的汽車首次在德國法蘭(lan) 克福車展集體(ti) 亮相。2006年4月,哈飛、東(dong) 南、夏利、長豐(feng) 和昌河等5個(ge) 中國品牌汽車在安特衛普展出銷售。

  2009年陽春時節,筆者應邀前往歐洲最大的機動車轉運港——德國不來梅港采訪,感受到東(dong) 道主對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潛力超乎尋常的看好。受全球金融危機拖累,這裏出現了罕見的汽車“壓港”現象。筆者登高一望,數萬(wan) 輛簇新的機動車整齊地停放在汽車專(zhuan) 用碼頭上,蔚為(wei) 壯觀。具有戰略眼光的不來梅港把目光已經朝向了東(dong) 方——專(zhuan) 門邀請奇瑞、華泰、力帆、福田、中華、北汽等6家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廠商到不來梅,探討未來合作。

  對此,筆者很是疑惑,詢問東(dong) 道主是不是對中國汽車走向歐洲“期望太高、太早”。記得港口負責人答複說,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實力尚弱,幾年內(nei) 大規模進入西歐市場不現實,但從(cong) 長遠看,中國汽車會(hui) 重演日韓車大規模登陸歐洲的一幕。

  說實話,筆者當時對東(dong) 道主的“信心爆棚”還是有些不敢苟同。筆者參觀過奔馳車博物館,對德國汽車的博大精深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象。從(cong) 工程師卡爾·本茨於(yu) 1885年發明了第一輛汽車起步,德國汽車的技術積澱與(yu) 品牌品質源遠流長。在汽車發明後的130年裏,咱們(men) 都是“仰視”以德國汽車為(wei) 代表的歐洲汽車同行。中國汽車想要在人家市場地盤上分一杯羹,難度超乎尋常。

  變化總在不經意之間。伴隨著中國崛起步伐加快,汽車行業(ye) 的發展亦是“換了人間”。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而在之前的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chan) 國。新世紀的第二個(ge) 十年裏,以吉利收購沃爾沃、比亞(ya) 迪橫空出世、奇瑞海外走紅等為(wei) 代表,中國汽車走出去締造了一個(ge) 接一個(ge) 輝煌。

  進入2020年代,新能源汽車井噴式發展、新能源品牌百花齊放,成為(wei)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新亮點。與(yu) 歐洲老牌汽車同行相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從(cong) 供應鏈、技術、經濟性還是車型等方麵來說,都具有較強的競爭(zheng) 力。這是中國汽車工業(ye) 彎道超車的契機。近10年來,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支持政策不斷加碼。中國車企積極轉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不斷提升,無論是產(chan) 品外觀、質量還是研發、生產(chan) 能力,都能滿足全球多樣化市場需求。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201.5萬(wan) 輛,居全球第三。今年1-9月,國內(nei) 汽車企業(ye) 出口產(chan) 品211.7萬(wan) 輛,同比增長55.5%,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8.9萬(wan) 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中國超越德國成為(wei) 了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從(cong) 新世紀之初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篳路藍縷開拓歐洲市場,到今天新能源高端汽車大開大合走進歐洲乃至全世界,20年間,世界汽車產(chan) 、銷版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dong) 方崛起成為(wei) 其中最大的變量。國際輿論和業(ye) 內(nei) 人士驚呼這一深刻的變化,近期許多國際知名媒體(ti) 紛紛報道。《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以比亞(ya) 迪為(wei) 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軍(jun) “汽車的故鄉(xiang) 歐洲”,而日本電動汽車在歐的“存在感卻很低”。彭博新聞社報道,“憑借10%的電動車滲透率,中國在這一領域領先幾乎所有其他國家。”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自信角逐全球市場。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與(yu) 走出去,折射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一個(ge) 側(ce) 影。回想新世紀之初,中國經濟總量尚排在英法等老牌西方國家之後,而今中國早已坐穩了世界第二的位子,且不斷縮小與(yu) 世界第一美國的差距。中國汽車從(cong) “仰視”到“平視”,恰恰就是國人看待西方發達世界的一個(ge) 嬗變側(ce) 影。(向長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