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漫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位院士永葆“農民”本色
“大家好,我叫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在雲(yun) 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xiang) 蒿枝壩村的駐村科技特派員。”10月16日上午,來自雲(yun) 南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榮譽校長朱有勇走上黨(dang) 的二十大“黨(dang) 代表通道”接受采訪,講述了科研團隊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更多科技創新的故事。他透露,現如今,他正向旱作水稻要口糧,為(wei) 糧食安全作貢獻。
一顆土豆如何讓祖國邊陲之地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越走越堅實?一片片閑置田,如何在科技創新的助力下,變成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農(nong) 民院士”朱有勇做給你看,我們(men) 講給你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