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影詩篇禮讚偉大祖國、匯聚磅礴力量

發布時間:2022-10-25 10:31: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陸嘉寧

  中國電影已走過了百餘(yu) 年的發展曆程。而今,中國電影產(chan) 業(ye) 曆經種種嚐試,大浪淘沙,披沙瀝金,逐漸摸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電影有著悠久的現實關(guan) 懷傳(chuan) 統,準確把握時代文化脈搏,深挖中國故事,同時兼顧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視聽風格,在多方麵做加法。國慶檔作為(wei) 年度重磅電影作品的溫床,自2019年國慶獻禮片集中出擊後,近年伴隨著陸續到來的重大紀念活動,誕生了一大批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曆史、現代化建設曆程、各行各業(ye) 普通人奮發向上砥礪前行的作品。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xiang) 》《奪冠》《一點就到家》讓觀眾(zhong) 們(men) 從(cong) 銀幕上汲取了信心和力量;2021年《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書(shu) 寫(xie) 從(cong) 戰火紛飛到和平富足生活的新中國成長史,鼓勵觀眾(zhong) 克服艱難的境遇;2022年《萬(wan) 裏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誌》則通過群像故事,凝聚著中華兒(er) 女的家國意識。這些作品不僅(jin) 顯示出國慶檔期作為(wei) 集體(ti) 性電影文化儀(yi) 式的作用,也承擔起了重要的思想啟迪和審美教養(yang) 責任。

  新主流精品讓“青春中國”同頻共振

  近年在國慶檔大放異彩的影片具有突出的“新主流”特色。北京大學的陳旭光教授曾在《中國新主流大片:闡釋與(yu) 建構》一文中對“新主流電影”予以界定:新主流電影“投資成本較高、製作規模較大……常以真實可信的中國故事、紅色經典,或以塑造國家形象、表達集體(ti) 主義(yi) 精神等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故事為(wei) 藍本,旨在塑造打動人心、凝聚國家民族意識的人物形象、中國形象,或正麵或側(ce) 麵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凸顯中國氣派和中國風度。”新主流電影實為(wei) 主旋律影視作品風格的迭代更新,凸顯年輕態,與(yu) 中國Z世代直接對話,成功引起當代中國青年觀眾(zhong) 的共情和認同。

  青年群體(ti) 是中國電影觀眾(zhong) 中的主力之一,與(yu) 夥(huo) 伴們(men) 一起前往影院觀影,是年輕人的娛樂(le) 需求,更帶有強社交屬性。影院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沉浸感環境,無形中放大了觀影情緒,這種體(ti) 驗是小屏觀影難以替代的。電影散場後與(yu) 朋友同儕(chai) 一起討論電影內(nei) 容、在社交媒體(ti) 上發表觀後感也是Z世代作為(wei) 網生代的普遍習(xi) 慣。相對小眾(zhong) 文藝之作,國慶檔“特供”的新主流大片,更明確指向時代命題和家國情懷,創作者也希望作品能產(chan) 生漣漪式的反響。全民熱議的氛圍離不開心智和情感都處於(yu) 茂盛成長期的“熱血青年”們(men) 。如何與(yu) 他們(men) 進行對話,如何讓國慶檔觀影成為(wei) 青年人的集體(ti) 文化活動,新主流電影也在積極摸索,不斷地創新和進步。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xiang) 》《我和我的父輩》連續三年以集錦片形式講述一個(ge) 個(ge) “中國小故事”,以小見大,折射時代變遷,形成了特色的IP品牌。片中常常展現父子、母子等關(guan) 係組合,借家庭成員的曆史傳(chuan) 承、代際差異書(shu) 寫(xie) 成長中的中國和中國人。《長津湖》《萬(wan) 裏歸途》中出現了與(yu) 前輩觀念激烈碰撞的個(ge) 性青年形象,又在經曆現實的重重考驗後心悅誠服,在繼承基礎上貢獻新能量。《奪冠》《一點就到家》等影片中的青年奮鬥者,無論是參與(yu) 體(ti) 育運動還是農(nong) 林種植,都書(shu) 寫(xie) 了時代大潮中的勵誌寓言,展現出艱苦奮鬥綻放的光彩。

  當代中國青年——從(cong) 90後到00後,成長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與(yu) 大步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同步成長,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國慶檔電影恰好搭建了儀(yi) 式平台,讓銀幕內(nei) 外的“青春中國”同頻共振,傳(chuan) 播了滿滿的正能量。

  匯聚民族凝聚力,共同創造新的輝煌

  “國慶檔”的價(jia) 值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長假帶來的經濟效益,“傳(chuan) 播是一種儀(yi) 式,傳(chuan) 播的核心是人們(men) 依靠共有的情感和信仰,以共同體(ti) 形式匯聚一堂的神聖典禮。”與(yu) 其他檔期各花入各眼的局麵不同,國慶檔影院中彌漫著的愛國之情來自中華民族五千年古老精魂的召喚,來自百年滄桑戰火紛飛記憶的洗禮,越在其中沉浸和呼吸,越能感受到它強大的精神力量。觀眾(zhong) 需要以影像的方式感受到祖國與(yu) 我們(men) 每個(ge) 人同在,這種以感受“中華凝聚力”為(wei) 精神需求的觀影文化,是國慶檔的特色,也是彰顯當代中國主流價(jia) 值的全民精神財富。

  不僅(jin) 電影有國慶檔,更廣義(yi) 的影像內(nei) 容創作(電視劇、網絡劇等)也逐漸形成了類似“檔期”的觀念,以本年度為(wei) 例,電影院上映著《萬(wan) 裏歸途》《平凡英雄》《搜救》等新主流大片,小屏上有《大考》《底線》《胡同》《麓山之歌》等則以長篇影像敘事的形式講述著或彌漫市井人家煙火氣或弘揚人民浩然正氣的中國故事。

  如今在疫情的考驗下,觀眾(zhong) 們(men) 仍然在努力表達對本民族光影詩篇的熱愛,創作者依舊堅持著對百花齊放中國故事的探索。電影是為(wei) 民族精神培根、鑄魂、聚力的前線陣地,國慶檔有著向祖國獻禮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來也將繼續發揚寓教於(yu) 樂(le) 的精神引領作用,創造新的輝煌。

  (作者陸嘉寧係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