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基於(yu)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實驗室分析結果,並結合遙感探測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劉建軍(jun) 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將月球返回樣品的實驗室光譜、X射線衍射和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與(yu) 以往獲取的月球樣品進行對比,證明嫦娥五號月壤的光譜特征主要是由其富含的富鐵高鈣輝石引起的,而非此前遙感探測推斷的橄欖石富集。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yu) 《自然·通訊》雜誌。
“我們(men) 的研究解答了過去對月球晚期玄武岩遙感光譜解譯的疑惑,糾正了月球晚期玄武岩獨特遙感光譜特征的物質成分解譯結果。”李春來告訴記者。
基於(yu) 以往地基望遠鏡和月球軌道器遙感光譜數據,研究學者曾經普遍認為(wei) ,月球正麵西部晚期月海玄武岩覆蓋的區域富含橄欖石。這種富含橄欖石的礦物學特征是理解月球晚期玄武岩成因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於(yu) 缺乏實際樣品,這一推論的正確性一直無法得到證實。嫦娥五號任務采集的月球樣品,為(wei) 解答這一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機會(hui) 。
“由於(yu) 富鐵高鈣輝石晶體(ti) 結構的特點,其在光譜特征上與(yu) 月球上常見的橄欖石光譜相近,加之國外曆次月海采樣任務鮮有以富鐵高鈣輝石為(wei) 主的月球樣品,導致了月球晚期玄武岩獨特的遙感光譜特征常常被錯誤地解譯為(wei) 橄欖石富集所致。”李春來說。
研究團隊的進一步分析顯示,月表其他被認為(wei) 是晚期玄武岩覆蓋的區域與(yu) 嫦娥五號著陸區有著相似的光譜學和地球化學特征。這說明,它們(men) 可能具有與(yu) 嫦娥五號樣品相似的岩石礦物學組成,都應是以富鐵的高鈣輝石為(wei) 主。
李春來表示,這項研究對回答月球晚期玄武岩物質組成的問題,深化對月球熱演化曆史,特別是月球晚期火山活動特點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