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新時代》:人民紀錄 記錄人民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由國家廣電總局策劃指導的係列紀錄片《我和我的新時代》在全國多家電視台與(yu) 網絡視聽平台適時推出。雖然每集隻有8分鍾,篇幅精煉卻語短情長,一句句暖人心懷、振奮人心的話語,傳(chuan) 達著人民領袖堅守人民立場、心係民生福祉的赤熱情懷;一個(ge) 個(ge) 記錄人民的真實故事,書(shu) 寫(xie) 著十年來全國人民建設新時代、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史詩。
人民紀錄,記錄人民。《我和我的新時代》以“我”之名,會(hui) 聚了新時代宏大圖景中平凡而真實的人民個(ge) 體(ti) 。新時代之“我”,既有致力於(yu)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河南東(dong) 嶽村致富帶頭人楊長太、湖南十八洞村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的“苗家繡娘”石順蓮、把成績寫(xie) 在大地上的科技富農(nong) 楷模趙亞(ya) 夫,也有紮根大漠50餘(yu) 年的敦煌文化保護傑出貢獻者樊錦詩、守護塞罕壩綠色夢的父子三代人,還有北京胡同裏的退休職工李長林、“小巷總理”朱國萍……如此豐(feng) 富的人物群像,涵蓋了新時代勤懇進取的農(nong) 民、堅守傳(chuan) 統文化的大國工匠、紮根田野與(yu) 高山的科學家、身處基層為(wei) 人民服務的人民公仆,他們(men) 是新時代的代言人,是堅守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心係國之大者的勞動者,更是見證、參與(yu) 、建設美好生活的奮鬥者。
人民紀錄,為(wei) 人民立傳(chuan) 。《我和我的新時代》以“我的新時代”為(wei) 主題,秉持“人民紀錄”的美學觀念,賦予解讀新時代的第一人稱視角,以十年來人民開創美好新時代的廣闊圖景和生動實踐為(wei) 主場景,走入新時代奮進的中國城市鄉(xiang) 村基層,走入人物飽含激情與(yu) 溫度的奮鬥曆程。
新時代之“我”與(yu) 我的“新時代”雙向奔赴的故事表達,連接著千家炊煙、萬(wan) 家燈火,生動刻畫出中國式現代化十年探索的前行之路,也構築了“我”與(yu) “新時代”同頻共振的共情空間,充分體(ti) 現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理念,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抒發出新時代奮進大潮的人民呼聲和磅礴力量。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和我的新時代》從(cong) 普通勞動者的創業(ye) 奮鬥與(yu) 生命曆程中,提煉出了美好時代的鮮活感受與(yu) 深切感悟,提煉出凝聚在每個(ge) 中國人民身上的新時代精神,創新性地將領袖情懷作為(wei) 連接一人一事之“我”與(yu) 億(yi) 萬(wan) 之“我的時代”的精神主線,深情講述人民領袖愛人民的人民立場與(yu) 人民情懷。
赤子情深係沃土,丹心一片印江山的領袖情懷,是《我和我的新時代》最厚重、最溫暖,也最閃亮的底色。十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地走到人民中間去。《我和我的新時代》追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足跡,在東(dong) 嶽村的田疇間、十八洞村的繡坊、大灣村的農(nong) 戶、北京上海的胡同裏弄,探訪總書(shu) 記視察祖國各地時親(qin) 切交流過的人民,尋找與(yu) 總書(shu) 記有過書(shu) 信往來的群眾(zhong) ,發現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關(guan) 懷的群眾(zhong) 以及在逐夢路上堅守初心,踐行黨(dang) 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平凡工作者。
作品不僅(jin) 重溫總書(shu) 記深入人民訪貧問苦時暖人心窩的關(guan) 切問候,重讀總書(shu) 記回信中言諄意重的殷切期望,而且匯聚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心聲。“把心裏話說給總書(shu) 記聽”“和總書(shu) 記說說心裏話”的愛戴之情溢於(yu) 言表,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把成績寫(xie) 在大地上,閃耀著智慧、理性和思辨的重大理論轉化成了生動的故事、鮮活的實踐。在領袖情懷的眾(zhong) 多溫暖故事中,作品潤物細無聲地詮釋蘊含著創新精神、中國智慧的政策和理論,展現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實踐中綻放的真理光芒。
國家相冊(ce) 凝結著集體(ti) 記憶,從(cong) 人間煙火到草木山河,從(cong) 家國記憶到曆史珍存,從(cong) 文明薪火到輝煌曆程,《我和我的新時代》書(shu) 寫(xie) 了新時代的影像誌,深情塑造了人民領袖心係人民的真切質樸情懷,創造了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日常化、具體(ti) 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生動實踐,道出了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攜手奮進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心聲。
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和我的新時代》如同一個(ge) 個(ge) 閃亮的坐標,記錄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開啟新時代的來時路,更激勵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夢。
(作者:楊乘虎,係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