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 光伏“照亮”零碳生活
從(cong) 村落的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到牧區的地麵集中式光伏發電係統,不同尺寸的光伏板正把“陽光紅利”送向千家萬(wan) 戶。據估算,一塊麵積2.58平方米、峰值功率達550瓦的光伏板,在不考慮損耗的情況下,一年發電量通常為(wei) 660度,相當於(yu) 節約標準煤約215千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積極參與(yu) 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拉開了中國“雙碳”時代的序幕。這意味著中國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的降幅,用全球曆史最短的時間實現“雙碳”目標。而這一年4月,光伏發電已開始為(wei) 珠穆朗瑪峰的通信基站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在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節約運營成本。
光伏發電,這個(ge) 最早應用於(yu) 航天領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已逐步拓展至工業(ye) 、通信、能源、交通、建築、農(nong) 業(ye) 等多領域。國家能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戶用光伏已經成為(wei) 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和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力量。
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來。近期,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翟青介紹,2021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cong) 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銷量均居世界第一。
而作為(wei) 新能源發展的主力,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前景更為(wei) 廣闊,正“照亮”著未來零碳生活的無限可能。
綠色創業(ye) 破浪前行
不少早期投身光伏產(chan) 業(ye) 的人如今被稱為(wei) “綠色創業(ye) 者”,他們(men) 見證著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從(cong) 原料、設備和市場“三頭在外”,到產(chan) 業(ye) 鏈基本實現國產(chan) 化、產(chan) 量與(yu) 裝機規模攀升。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主要環節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chan) 量分別達50.6萬(wan) 噸、226.6吉瓦、197.9吉瓦和181.8吉瓦,產(chan) 量全球占比均超過70%;光伏新增裝機54.88吉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
但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走到這一步過程曲折。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傑用“起步、調整、回暖、崛起”描述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近20年來的發展階段。
2007年,一批成長起來的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推動了我國光伏製造業(ye) 規模迅速壯大,之後成為(wei) 典型案例的無錫尚德就位列其中。也是在2007年,我國太陽能電池年生產(chan) 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國。這之後,光伏產(chan) 業(ye) 繼續增產(chan) 擴容。有數據顯示,2010年,前五大光伏電池生產(chan) 商中有4家中國企業(ye) ,前五大光伏組件生產(chan) 商中有3家中國企業(ye) 。
但從(cong) 2011年起,隨著歐洲市場萎縮,歐美對中國光伏企業(ye) 發起反傾(qing) 銷、反補貼調查,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接連遭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一批光伏企業(ye) 進入到調整期。
後來不少學者在回顧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時,都對調整期中一些企業(ye) 的消亡印象深刻。在何傑看來,這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生命周期中震蕩期的普遍現象,對於(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的大多數企業(ye) 而言,在產(chan) 業(ye) 震蕩期中要重點處理好產(chan) 品創新與(yu) 流程創新之間的關(guan) 係,確保自己在主導設計產(chan) 品中具有生產(chan) 效率優(you) 勢。而對於(yu) 其中的優(you) 秀企業(ye) 而言,在經營決(jue) 策中尤其要注意做強主業(ye) 、做好現金流管理。
何傑還分析了產(chan) 業(ye) 政策在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認為(wei) 在市場失靈時產(chan) 業(ye) 政策應積極有為(wei) ,但也需建立相應的退出機製,合理確定產(chan) 業(ye) 政策的退出時間,科學把握退出節奏。
實際上,備受從(cong) 業(ye) 者、學者關(guan) 注的產(chan) 業(ye) 政策也處於(yu) “摸著石頭過河”的摸索之中。從(cong) 事能源經濟和企業(ye) 管理研究的魏政曾分析過危機帶來的政策機遇,光伏企業(ye) 遭遇寒冬後,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於(yu) 2012年10月底啟動幫助光伏企業(ye) “過冬”的一攬子計劃。
而針對當時存在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政府也作出了及時調整與(yu) 規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原副理事長孟憲淦曾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將相關(guan) 政策稱為(wei) “一打一拉”政策,認為(wei) “打”的是產(chan) 能過剩,“拉”的是開辟國內(nei) 市場。
光伏扶貧助力國內(nei) 市場培育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的刺激讓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熱度有所上升。10年前,擺在光伏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麵前的一大問題就是刺激國內(nei) 市場需求。魏政分析稱,盡管當時我國光伏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已接近全球產(chan) 能的一半,但國內(nei) 市場仍然沒有全麵啟動。
而2014年國家層麵開始推行的光伏扶貧工程,無疑為(wei) 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培育提供了助力。當年由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製訂的工程工作方案中,光伏扶貧被定義(yi) 為(wei) 扶貧工作的新途徑與(yu) 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具有明顯的產(chan) 業(ye) 帶動和社會(hui) 效益”。
此前,國內(nei) 多部門已相繼出台一係列光伏政策細則,對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各類瓶頸提出解決(jue) 方案,有評論稱,有利於(yu) 國內(nei) 市場發展的大環境已逐漸形成。
光伏扶貧工程實施後,一塊塊深藍色的光伏板,出現在山坡、荒地與(yu) 村落。當時工程的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山西,逐步建成了晉南地區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光伏電板就鋪在芮城縣北部中條山的南麵荒坡上,一時間“邀請太陽,點亮芮城”的標語,在當地隨處可見。
被“照亮”的還有地處西北內(nei) 陸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有人將當地荒灘上發展起來的光伏電站稱為(wei) “藍色海洋”,得益於(yu) “農(nong) 光互補”,“上麵發電,下麵種枸杞”的共享模式為(wei) 許多人提供了就業(ye) 新出路。
而伴隨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逐步啟動,光伏產(chan) 業(ye) 的相關(guan) 技術也迎來升級,光伏發電的成本不斷降低,經濟性逐步顯現。有學者兩(liang) 年前對西部集中式和東(dong) 部分布式光伏發電平準化度電成本進行了研究,發現在考慮輸變電成本時二者成本相當,度電綜合成本分別為(wei) 0.29-0.37元和0.36-0.46元,均已基本達到無補貼標杆電價(jia) 平價(jia) 上網的標準。
實際上,自2021年我國新能源進入平價(jia) 上網無補貼階段以來,光伏發電項目正加快融入電力市場。也正是這一年,我國提出要深化電力體(ti) 製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
在2021年9月公布的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上,老工業(ye) 基地徐州有8個(ge) 區縣位列其中。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光伏徐州”工程正利用當地大型工業(ye) 園區、商業(ye) 綜合體(ti) 、公共建築及居民區等屋頂資源,推廣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yu) 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jun) 在解讀今年發布的《關(guan) 於(yu) 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時提到,當前新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問題之一是參與(yu) 電力市場交易的機製不健全,“要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而其中的市場化發展,即由補貼支撐發展轉為(wei) 平價(jia) 發展,由政策驅動發展轉為(wei) 市場驅動發展。
新能源的跨界融合
如今,身處新能源發展的新階段,光伏產(chan) 業(ye) 的應用版圖仍在繼續擴大。10多年前人們(men) 設想的太陽能使用場景有的正在實現,這其中就包括建築與(yu) 光伏一體(ti) 化。
以超低能耗為(wei) 特點的冬奧場館“冰淩花”,就融入了光伏發電技術。來自國網北京電力公司的數據顯示,該場館的光伏發電項目總容量約600千瓦,共安裝光伏發電晶矽組件1958塊,在項目壽命期內(nei) 預計平均每年可產(chan) 生清潔電力約70萬(wan) 千瓦時。項目每年可產(chan) 生的清潔電力相當於(yu) 節約標準煤25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97.8噸。
“市麵上新推出的光伏組件產(chan) 品已在光伏陽光房的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中建八局蒙蘇經濟開發區隆基新能源科技產(chan) 業(ye) 園項目總工程師李亮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建築與(yu) 光伏一體(ti) 化通常包括一體(ti) 化設計、一體(ti) 化製造和一體(ti) 化安裝,其優(you) 勢在於(yu) 不額外占用土地,不影響建築的采光,在滿足安全性的同時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
在他看來,新能源的發展帶來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需求,一方麵新能源項目的建設體(ti) 量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麵,建築企業(ye) 也在逐步適應“綠色項目綠色建”的新要求。李亮亮此次負責的承建項目正是來自一家行業(ye) 優(you) 勢企業(ye)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者將包含單晶矽棒、矽棒切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生產(chan) 在內(ne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落地內(nei) 蒙古自治區。
更多的跨界融合在技術支撐下完成,水光互補、農(nong) 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模式正在多地實踐,讓發電站成為(wei) “優(you) 質牧場、漁場”。在創造生態效益方麵,光伏發電技術還被用於(yu) 治沙、治理煤礦沉陷區等。
此外,不少學者和從(cong) 業(ye) 人員還關(guan) 注到儲(chu) 能技術在跨界融合中的重要性,認為(wei) 彌補光伏發電不穩定性的有效方式,就在於(yu) 發電側(ce) 配套儲(chu) 能的完善。用國家能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的話來說,“我國大規模儲(chu) 能、氫能等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為(wei) 推動能源發展變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實習(xi) 生王梓君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