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在廣州:這是一座有“呼吸感”的城市
(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外國留學生在廣州:這是一座有“呼吸感”的城市
中新網10月31日電(馬海燕 劉洋)一座有“呼吸感”的城市是什麽(me) 樣子的?來自委內(nei) 瑞拉和秘魯的三位留學生分享了他們(men) 在廣州的生活,感觸最深的是生活便利。
首先是出行方便。“廣州有很多種出行方式供我們(men) 選擇,地鐵、公交線路都很發達。共享單車隨處可見,就算是錯過末班車也不用擔心。”留學生們(men) 說。
留學生們(men) 對廣州的物流同樣讚不絕口。“在這裏寄、收快遞都很方便,大部分情況下,兩(liang) 三天就可以收到包裹。很多地方都有快遞驛站,不用到很遠的地方收取或者寄快遞。”
此外,各大商城和街區的共享充電寶租賃設備也讓留學生們(men) 感到心安。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支付已成為(wei) 日常生活消費支付的主流方式,唾手可得的充電設備也避免了人們(men) 支付時麵對手機電量不足的尷尬。
不必為(wei) 趕不上末班車而煩惱,不必為(wei) 手機隻有20%的電量而心慌。以民眾(zhong) 的需求為(wei) 根基所進行的城市建設,讓生活更具輕盈感。新型城鎮化建設體(ti) 現在便利民眾(zhong) 生活的方方麵麵: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
而城市的“呼吸感”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生活上的輕鬆便利,還展現在城市獨有的人文曆史積澱帶給人們(men) 的探索欲。“走在廣州的街道上,我們(men) 可以看到許多充滿曆史韻味的古老建築,這是一種視覺享受。”留學生們(men) 驚歎於(yu) 陳家祠屋脊上生動形象的木雕,也從(cong) 廣州農(nong) 民運動講習(xi) 所了解到廣州的革命曆史和紅色文化。
對曆史文物建築的保護既是對城市特性的保留,又為(wei) 人們(men) 建立了解當地千百年來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窗口。
智慧化建設和曆史遺跡傳(chuan) 承並重,給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也讓人們(men) 看到城市的多元魅力。“廣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men) 去探索的地方。”留學生們(men) 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