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2-11-01 16:02: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周宏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xi) 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黨(dang) 領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成就和寶貴經驗提煉升華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為(wei) 築牢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綠色根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引。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yi) 、精神實質、豐(feng) 富內(nei) 涵、實踐要求,並切實把學習(xi) 成效轉化為(wei) 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的實際行動。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li) 中國是其中一個(ge)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men) 要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但同時也要看到,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li) 中國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麵領導,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建設美麗(li) 中國。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地製宜壯大“美麗(li) 經濟”。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形地貌和氣候複雜。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優(you) 勢,那麽(me) 綠水青山甚至冰天雪地、大漠戈壁都可以變成為(wei) “金山銀山”。關(guan) 鍵是要處理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牢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有機統一。促進綠水青山更好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就要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轉化路徑,加大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力度,因地製宜壯大“美麗(li) 經濟”,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將生態優(you) 勢轉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使綠水青山產(chan) 生巨大效益。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著力建設健康宜居美麗(li) 家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you) 先領域,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要基礎。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著力建設健康宜居美麗(li) 家園。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更好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把城市建設成為(wei) 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家園。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宜居是關(guan) 鍵。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li) 畫卷,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要讓城鎮化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協調聯動、同步推進、交相輝映,實現生產(chan) 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打造國家重大戰略綠色發展高地。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是對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全方位變革。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既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把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作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推動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與(yu) 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的融合,加快形成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動能。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是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的應有之義(yi) 。建設美麗(li) 中國,要按照《綱要》提出的要求,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wei) 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美麗(li) 粵港澳大灣區,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紮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做好生態保護和修複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發展規律,為(wei)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指引。必須堅持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統籌考慮生態係統各要素,深入推進生態保護和修複。《綱要》指出,重點實施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yun) 貴高原、秦巴山脈、祁連山脈、大小興(xing) 安嶺和長白山、南嶺山地地區、京津冀水源涵養(yang) 區、內(nei) 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裏木河流域、滇桂黔喀斯特地區等關(guan) 係國家生態安全區域的生態修複工程。同時,還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之以恒開展植樹造林,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zhong) 生活環境美起來,並且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為(wei) 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匯聚起強大合力。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共同事業(ye) ,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要牢固樹立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觀,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jia) 值觀,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jia) 值觀,培養(yang) 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生態意識,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讓生態文化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同價(jia) 值理念。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chuan) 教育,為(wei)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li) 中國營造良好社會(hui) 氛圍和堅實社會(hui) 基礎。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遵循自然規律,取之有時,用之有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匯聚建設美麗(li) 中國的強大合力。要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幹,把偉(wei) 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l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