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凡十年看武漢 | 衛星視角看“百鳥樂園”綠色答卷

發布時間:2022-11-01 16:13:00來源: 光明網

  微風拂麵,空氣清新,天藍水清,鳥語花香。這是“百湖之市”武漢的生態麵孔,也是武漢市民家門口的詩意。

  10年間,武漢市保持戰略定力,用最嚴(yan) 苛的製度、最有力的手段,追逐青山綠水的約定,166個(ge) 主要湖泊從(cong) “達標”邁向“健康”。

  治湖10年,武漢166個(ge) 湖泊中,Ⅱ類和Ⅲ類水質湖泊占比從(cong) 2012年的17.5%提高到2021年的20.1%,劣Ⅴ類湖泊全麵清零,實現了曆史性突破。

  地處世界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我國中部候鳥遷徙路線關(guan) 鍵節點的武漢,因濕地棋布,魚肥草美,成為(wei) 候鳥遷飛的中轉站、越冬地和停歇地。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卷羽鵜鶘等都是武漢的常客,這裏也早已成為(wei) “百鳥樂(le) 園”。無論是在湖邊振臂齊飛,還是在水中覓食,抑或是天空自在翱翔,這一幅美景美不勝收。這些優(you) 美的鳥類,也恰恰印證著武漢生態治理的成效。

  作為(wei) 一座豐(feng) 水城市,武漢做出了節水特色,將節水減排作為(wei) 城市生態修複、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強有力抓手之一。今年,武漢第三次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查,各項節水指標又有進一步的提升,萬(wan) 元GDP用水量較上一考核年度(2016年)降低23.5%,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3%,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52%。

  同時,作為(wei) “大學之城”,2019年,武漢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校三年節水減排行動,打造節水新模式。截至2021年底,市內(nei) 高校用水量較2018年同比減少2237萬(wan) 立方米,總體(ti) 下降21.6%,超額完成行動計劃目標。

  草長鶯飛、魚翔淺底,原生態的美麗(li) 畫卷正在武漢時時上演。進一步煙火,退一步湖岸的城水共生生態答卷,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融。

  指導單位

  武漢市委網信辦

  製作單位

  光明網科普事業(ye) 部

  策劃

  編導

  張佳興(xing) 蔡 琳

  衛星資源

  長光衛星共生地球 四象科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