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浙江文化觀察:浙江為什麽要成立書法院?

發布時間:2022-11-02 15: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1月1日電 題:浙江文化觀察:浙江為(wei) 什麽(me) 要成立書(shu) 法院?

  記者 童笑雨

  11月1日,浙江書(shu) 法院在浙江杭州揭牌,多位藝術家分別被聘為(wei) 顧問和研究員。

  和其他社會(hui) 熱點相比,這好像是個(ge) 小新聞,但對於(yu) 浙江書(shu) 法界來說,這是件大事。浙江省文聯副主席、浙江書(shu) 法院院委會(hui) 主任趙雁君直言:期待已久。

  據悉,近些年,浙江各界多次提出創建浙江書(shu) 法院的設想,一些知名書(shu) 法家也頻頻建言,希望創設浙江書(shu) 法院。

  關(guan) 於(yu) 書(shu) 法藝術的普及、傳(chuan) 承與(yu) 弘揚,已經有省市書(shu) 協、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等單位,浙江為(wei) 什麽(me) 要成立書(shu) 法院?它為(wei) 何值得期待?

  從(cong) 某種程度而言,這在於(yu) 浙江的基因。曆史上,浙江曾孕育了王羲之、褚遂良、趙孟頫、吳昌碩、沈尹默、陸維釗、沙孟海等彪炳史冊(ce) 的書(shu) 法大師,創造了一座座書(shu) 法藝術高峰。

  但就是這樣的“大戶人家”,並沒有一座綜合型、專(zhuan) 業(ye) 型的書(shu) 法院。

  要知道,自2004年中國書(shu) 法院成立以來,全國各地就陸續建起了10多家省級書(shu) 法院,並在藝術創作、學術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yang) 方麵發揮了一定作用。

  西泠印社理事、浙江書(shu) 法院特聘研究員張耕源坦言,當前浙江書(shu) 法普及成果顯著,但高峰不多。從(cong) 專(zhuan) 業(ye) 層麵而言,需要再添“一把火”,助力書(shu) 法藝術攀上下一座高峰。

  據悉,新設立的浙江書(shu) 法院,定位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創作研究平台,將兼具精品創作、學術研究、名家培養(yang) 、展示交流、藝術典藏等五大功能。

  這些功能乍一看書(shu) 協、高校都具備,但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書(shu) 法院特聘研究員沈浩表示,浙江書(shu) 法院和它們(men) 在定位上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如協會(hui) 工作的重點在於(yu) 書(shu) 法藝術的普及,高校立足於(yu) 青年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浙江書(shu) 法院則匯聚老中青三代書(shu) 法藝術精英和學術人才,從(cong) 事書(shu) 法藝術研究、傳(chuan) 播和活化。

  趙雁君透露,浙江書(shu) 法院將深入挖掘浙江書(shu) 法的曆史資源優(you) 勢,推動書(shu) 法事業(ye) 創作和研究,如明年將開展兩(liang) 宋浙江書(shu) 法史研究,之後明代和秦漢書(shu) 法研究也會(hui) 提上日程。

  在呼籲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當下,浙江書(shu) 法院的成立,無疑為(wei) 浙江書(shu) 法藝術發展提供了高端、全麵、係統的專(zhuan) 業(ye) 服務與(yu) 學術支持,使書(shu) 法成為(wei) “重要窗口”的重要文化標識、浙江文化事業(ye) 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品載體(ti) 。

  揭牌儀(yi) 式現場,記者觀察到,牌匾上“浙江書(shu) 法院”這幾個(ge) 字,為(wei) 二十世紀書(shu) 法泰鬥沙孟海的書(shu) 體(ti) 集字。這是浙江書(shu) 壇的“遺產(chan) ”,也象征了浙江書(shu) 法文脈的賡續。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見證浙江書(shu) 法院成就浙江書(shu) 法藝術新高峰。(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