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碧江區豐富青年友好政策 建設一座“宜居宜業青年理想城”
今年8月,盧楊潔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購置了一處房產(chan) ,因為(wei) 符合碧江區促進青年發展配套政策措施,盧楊潔享受到每平方米200元的獎補。“總共享受到兩(liang) 萬(wan) 多元的政策補貼,緩解了我的經濟壓力。”盧楊潔來自浙江,幾個(ge) 月前選擇到碧江區工作。
來自重慶的何玲燕今年買(mai) 房時,也享受到了碧江區青年購房政策補貼。源於(yu) 一段在碧江求學的經曆,何玲燕和男友畢業(ye) 後選擇定居碧江。作為(wei) 異鄉(xiang) 人,何玲燕感慨道,申報流程特別簡單、方便,隻需向相關(guan) 部門填報、提交個(ge) 人資料即可。
今年6月,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公布,在全國99個(ge) 縣域試點中,銅仁市碧江區位列其中,也是貴州省5個(ge) 入選試點之一。
如何根據自身資源和發展特點,緊密結合青年發展需求,豐(feng) 富青年友好政策,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碧江區有自身的考慮。
在碧江區委書(shu) 記高應軍(jun) 看來,碧江區擁有生態環境宜人、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城市品質精美等吸引青年的優(you) 勢,但也存在經濟總量小、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公共服務不足等對青年人才吸附力不夠強的短板。
如何揚長補短?在今年6月印發的《碧江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實施方案》中,圍繞“讓碧江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碧江更有為(wei) ”,係統製訂了12個(ge) 方麵53條具體(ti) 措施和8項實事清單。
一條條具體(ti) 措施,每條都落實到宜學、宜居、宜業(ye) 上,一座“宜居宜業(ye) 青年理想城”的目標也呼之欲出。
特別是在宜居上,碧江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掀起了一場針對青年的“住房環境優(you) 化行動”。
高應軍(jun) 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試點工作啟動以來,碧江區專(zhuan) 門製訂了《碧江區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住房環境優(you) 化行動工作實施方案》,為(wei) 青年人才搭建好青春建功平台。
高應軍(jun) 表示,“在居住環境方麵,我們(men) 加快青年人才公寓建設,落實租賃補貼、來碧高層次青年人才住房政策等,並實施青年人才購房補貼政策”。
以購為(wei) 例,碧江區明確規定,“提升青年來碧購房的吸引力,凡在區內(nei) 購買(mai) 新建商品住宅的35歲以下青年,給予200元/平方米購房獎補”。
而針對具有一定職稱、學曆、突出貢獻的高層次青年人才,碧江區更是將購房獎補提高至每平方米300元至500元。
據統計,截至目前,碧江區共審核通過198名來碧發展青年購房獎補申請,累計金額455.48萬(wan) 元。
除了購房,碧江區在租房上也致力於(yu) 做好文章。《碧江區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對符合住房租賃補貼申請條件,並在碧江就業(ye) 創業(ye) 的青年住房租賃補貼標準定為(wei) 每平方米每月最高12元,以切實解決(jue) 青年人才的住房困難問題。
兩(liang) 年前,青年閔懿在大學畢業(ye) 後決(jue) 定回到家鄉(xiang) 銅仁市發展。“從(cong) 材料申報到審核完成、通過,還不到一周時間。”在碧江區租房的閔懿每個(ge) 月能領到180元租房補貼,“碧江區對青年友好,僅(jin) 僅(jin) 是在住房上,我就切身感受到了溫暖”。
如今,在加大青年住房保障力度上,碧江區仍在“快馬加鞭”。
“我們(men) 計劃到2024年5月,累計建成保障性租賃住房700套以上、公租房3500套以上。”高應軍(jun) 表示。
在人才公寓建設步伐上,碧江區計劃到2025年建成人才公寓200套,並規定租金標準按照不高於(yu) 同地段市場租金的70%計取,最大限度緩解青年住房壓力。
除去租購,一站式臨(lin) 時住宿青年驛站填補解決(jue) 的恰是過渡性住宿困難問題。“如果外地來碧就業(ye) 創業(ye) 青年初來無處落腳,青年驛站可為(wei) 他們(men) 提供1至5天的免費住宿。”團碧江區委副書(shu) 記張潔瀠說,青年可通過團區委發放的入住通知單前往合作酒店辦理入住。
今年7月,剛從(cong) 天津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ye) 的呂超在碧江青年驛站住了兩(liang) 晚,以參加銅仁市人民醫院麵試。
青年驛站的住宿環境給呂超留下了深刻印象,“環境很好,服務周到,而且交通便利,非常方便”。呂超說,他從(cong) 網上申報入住到審核通過,一天之內(nei) 就完成了。
張潔瀠說,碧江青年驛站為(wei) 入住青年提供就業(ye) 、交通、特色飲食、文化旅遊等方麵的指南,延伸服務鏈條,擴展服務內(nei) 容。
從(cong) 購房到租房,再到青年驛站,碧江區以真招、實招為(wei) 青年解決(jue) 居住層麵的“急難愁盼”,也在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之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