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2“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在京舉辦

發布時間:2022-11-02 15:49:00來源: 光明網

  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擦亮北京曆史文化“金名片”

  2022“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在京舉(ju) 辦

  2022年是我國設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製度暨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製定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一周年。作為(wei) 首都和第一批入選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北京在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製度的實施和完善過程中,發揮著示範和引領作用,也積累了寶貴的實踐與(yu) 研究經驗。

  近日,2022“名城保護·大家談”——紀念國家設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製度暨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係列活動在京以視頻形式成功舉(ju) 辦。本次活動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辦公室、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主辦,北京城市規劃學會(hui) 協辦,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中心、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承辦,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光明網提供支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jun)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主任張維出席活動並致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和關(guan) 心北京老城保護,2014年2月25日在玉河考察曆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時指出,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一張金名片,傳(chuan) 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首都的職責。40年間,北京對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努力探索,讓保護對象逐步擴大、保護手段更加多元,更讓全社會(hui) 對名城保護的認識不斷提升。

  這本次活動全麵回顧了40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曆程,搭建多方對話平台、傳(chuan) 達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名城保護經驗、分享實際工作心得,推動凝聚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共識,促進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事業(ye) 發展,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名城保護工作者的新作為(wei) 新擔當。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jun) 在致辭中表示,“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對於(yu) 凝聚全社會(hui) 名城保護共識具有重要意義(yi) ,並對進一步做好名城保護工作提出四點倡議:一是堅持回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設立40周年曆程,進一步明確名城保護的初心使命;二是北京作為(wei) 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名城保護工作要在全國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三是深化細化相關(guan) 細則,紮實推進名城保護目標任務落地實施,生動講述名城保護的北京故事;四是踐行“名城保護是全社會(hui) 共同責任”的基本理念,做好社會(hui) 宣傳(chuan) 和引導,啟發公眾(zhong) 保護熱情。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主任張維在致辭中回顧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曆程。他表示,在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呈現出了嶄新的麵貌。我們(men) 將持續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係統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北京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不斷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本次活動中,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吳賢德、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黎輝以視頻形式分享當地名城保護工作經驗和成就。

  主旨發言環節,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劉玉民,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張勁林,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黨(dang) 組書(shu) 記高大偉(wei) 分別進行主題分享,總結北京市各領域推動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工作成效。劉玉民表示,保護曆史文化名城,對於(yu)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有著積極的意義(yi) ,是新時代首都發展、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men) 要把握新時代新要求,與(yu) 社會(hui) 各界一起共同守護好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財富。

  此外,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北京城市規劃學會(hui) 理事長邱躍,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原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北京市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王光鎬,北京建築大學建築遺產(chan) 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湯羽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黨(dang) 組成員、副區長陳朝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張傑,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hui) 曆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鞠德東(dong) 作專(zhuan) 家報告,分別圍繞保護政策、保護實踐、城市更新、革命史跡等話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邱躍以“溫故知新”為(wei) 題,與(yu) 大家一起分享了北京名城委成立及前期工作回顧。邱躍表示,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是每一個(ge) 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者應該牢記和熟知的。

  活動最後,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兼)周楠森作總結發言。周楠森表示,自1982年北京成為(wei) 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以來,經曆過40個(ge) 春秋。回顧過往,為(wei) 的是重審北京名城保護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明確新時代首都名城保護工作的目標和任務。下一步,我們(men) 要團結協作、抓好落實,講好名城保護的北京故事,努力形成名城保護全市一盤棋的格局和氛圍。

  本次活動的全程實錄、專(zhuan) 題報道將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官方網站、“北京印跡”、光明網等平台陸續上線。(田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