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修複《永樂大典》 展示中華文明鮮明標識

發布時間:2022-11-02 15:51:00來源: 光明網

  目前,“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展出。位於(yu) 中央綜合展區第五單元展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一幅圖片,吸引了各界觀眾(zhong) 關(guan) 注。這幅圖片展示的是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修複師對《永樂(le) 大典》進行信息采集的情形。

  圖片中的修複師是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文獻修複組的宋玥。“2022年初,隨著70冊(ce) 件館藏珍貴紙質文物修複工作的開展,我與(yu) 同事共同開始籌備《永樂(le) 大典》的修複工作。其中,我主要負責《永樂(le) 大典》絹質書(shu) 衣的複原織造及修複工作,具體(ti) 包括測量絹質書(shu) 衣疏密、厚度及經緯絲(si) 細度、密度、撚度等數據,總結絹質書(shu) 衣絲(si) 線性質、織物結構和整體(ti) 特點,並根據測量結果嚐試織造出外觀相似的絹,用於(yu) 《永樂(le) 大典》書(shu) 衣的修複,以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在絹質書(shu) 衣的複原織造過程中,我幸運地在以往積累的織造樣品素材中找到了與(yu) 《永樂(le) 大典》書(shu) 衣材質相似、外觀接近的小樣,並在改進經緯絲(si) 細度密度、反複試織樣品後,順利地織出與(yu) 原件相似的絹,為(wei) 《永樂(le) 大典》書(shu) 衣的修複工作提供了合適的材料。”宋玥說。

  《永樂(le) 大典》是國家圖書(shu) 館四大專(zhuan) 藏之一,館藏224冊(ce)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國圖老專(zhuan) 家回信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全麵推進《永樂(le) 大典》研究,加強學術研究、學界服務、展覽、宣傳(chuan) 推廣等各方麵工作,2021年5月31日,《永樂(le) 大典》研究中心在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掛牌。掛牌後,相關(guan) 展覽、研究、講座、出版、文創不斷推出。一冊(ce) 《永樂(le) 大典》的修複也被納入日程。

  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告訴記者,2021年6月17日,國家圖書(shu) 館與(yu)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簽署協議,由中國文保基金會(hui) 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zhuan) 項基金投入專(zhuan) 項資助,用於(yu) 中華珍貴古籍修複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古籍活化與(yu) 數字化等項目,其中300萬(wan) 元用於(yu) 國家圖書(shu) 館館藏珍貴典籍和特藏文獻的保護修複,以及保護修複過程中的技術攻關(guan) 、設備研發、專(zhuan) 利創新工作。

  為(wei) 修複好這冊(ce) 珍貴的《永樂(le) 大典》,各方麵專(zhuan) 家對修複方案進行了討論,製定了較為(wei) 完備的修複方案。項目組根據書(shu) 芯用紙纖維的顯微圖譜與(yu) 現有紙張比對,發現現存紙庫中並無高匹配度紙張可用,為(wei) 保證古籍安全和修複效果,按照檢測結果自行抄造紙張用於(yu) 修複。根據所得數據,項目組開展材料的仿製工作,以實現最為(wei) 理想的修複效果。

  “在書(shu) 衣、題簽等材料製作的關(guan) 鍵技術上,國家圖書(shu) 館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聯合培養(yang) 的、經考試來到國家圖書(shu) 館工作的碩士研究生宋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老師們(men) 的指導下開展了封麵材料相關(guan) 工藝的研究、仿製實踐。疫情發生後,有時不能正常來館,她就在家裏琢磨、查資料、研究。經過努力,試織的材料與(yu) 原封麵材料非常接近,得到老師的認可。為(wei) 使《永樂(le) 大典》原件修複過程更安全,修複師模擬製作樣書(shu) ,並與(yu) 原件比對,確認無誤後再在原件上進行修複操作。目前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與(yu) 20年前相比,此次修複自行抄造的修複用紙、織的封麵材料是修複科學化、規範化的提升,是新一代修複師在師承基礎上以科技賦能推進修複事業(ye) 的重要實踐。社會(hui) 力量的支持也為(wei) 修複提供了經費保障。”陳紅彥說。

  《永樂(le) 大典》的修複是我國古籍修複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依托12家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我國古籍修複工作得到了以點帶麵的推進,清宮“天祿琳琅”、雲(yun) 南迪慶州圖書(shu) 館館藏“納格拉洞藏經”、山西宋遼金元珍貴古籍、山東(dong) 《文選》等一批國家珍貴古籍重點修複項目設立,古籍修複總量超過370萬(wan) 葉。國家圖書(shu) 館、天津圖書(shu) 館、寧波天一閣等古籍修複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古籍修複技藝進校園、古籍修複技藝競賽暨古籍修複成果展示等活動在全國掀起古籍修複技藝傳(chuan) 承熱潮。古籍保護科技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建設不斷推進,古籍高清攝影、古籍修複用紙抄造、古籍修複浸染、紙張脫酸保護等領域多項技術攻關(guan) 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一批自主研發專(zhuan) 利技術轉化利用。此外,全國協同完成古籍修複設備、工具、材料的係統研製和配發工作,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古籍修複的基礎環境,為(wei) 開展古籍修複創造了條件。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描繪了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發展藍圖。新征程上,古籍事業(ye)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待越來越多的古籍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yu) 活力。(記者 程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