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更新見證時代進步(金台隨筆)
不久前,《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引發廣泛關(guan) 注。本次修訂增補了近千條新詞語,既有“共享經濟”“剛需”“學霸”“慢生活”“新常態”等新詞,又有“見賢思齊”“文以載道”“束脩”“舉(ju) 隅”“竹枝詞”等此前未收錄過的傳(chuan) 統文化詞語。一些詞語近年來增添的新義(yi) 項和新用法也被收入其中,如“雲(yun) ”字增補了“比喻通過計算機網絡(多指因特網)提供計算服務的方式”的義(yi) 項。從(cong) 中不難發現,詞匯之變出自社會(hui) 生活之變,詞語之新源於(yu) 時代發展之新。
新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單字1.2萬(wan) 餘(yu) 個(ge) 、詞目7.2萬(wan) 餘(yu) 條、例證8萬(wan) 餘(yu) 條。布新的同時,也有除舊修舊。本次修訂刪除了一些過時或使用頻率較低的詞語,以及個(ge) 別見詞明義(yi) 的詞語。此外,這次修訂還參照最新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訂正了部分詞語的釋義(yi) 。在語言要素中,詞匯是最活躍、最具代表性和時代意義(yi) 的要素之一。增補、刪除、修改、訂正,無不展現著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呼應了當下社會(hui) 生活的脈動。
從(cong) 2004年推出第一版開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訂。從(cong) 第一版收錄“非典型肺炎”“藍牙技術”,到第二版加入“軟實力”“微博”,再到“正能量”“接地氣”寫(xie) 進第三版……縱覽這些年的變化,我們(men) 從(cong) 中可以體(ti) 察時間之河在語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澱的印記。其實,不止《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給力”等網言網語,第十二版《新華字典》收錄“點讚”“刷屏”等新詞……權威辭書(shu) 的與(yu) 時俱進,背後是漢語言詞匯係統及表達的更新,成為(wei) 時代變遷的生動注腳。
當然,辭書(shu) 不僅(jin) 記錄當代社會(hui) 生活,也事關(guan) 語言規範。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wei) 10.51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74.4%。在互聯網的助推下,漢語迎來了一個(ge) 相當活躍的時期。新詞新義(yi) 層出不窮,不少網言網語、潮詞新語隻在一時的熱潮中曇花一現。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價(jia) 值、能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僅(jin) 是新詞能否進入辭書(shu) 的標準,更是這些新詞生命力的體(ti) 現。不同版本的辭書(shu) ,不僅(jin) 呈現語言的真實麵貌、服務當下生活,也是還原語言文字和曆史文化的重要參考。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全國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1.94億(yi) 噸;10年前少有人知曉的“雲(yun) 計算”,去年市場規模超3000億(yi) 元;“移動支付”2011年在我國的年交易規模僅(jin) 有數百億(yi) 元,如今早已走入千家萬(wan) 戶……一個(ge) 個(ge) 新詞語,體(ti) 現的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不同側(ce) 麵。在網絡詞典、網絡百科全書(shu) 已十分流行的背景下,傳(chuan) 統紙質詞典也不妨進行數字化探索,開展詞典形式創新、拓展詞典應用場景,更好滿足用戶查檢的需求,更好記錄時代發展進程。(周珊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