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凝共識 強國追夢再出發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複旦大學】
學思踐悟凝共識 強國追夢再出發
——複旦大學師生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斯嘉 何浩然
一場又一場學習(xi) 傳(chuan) 達接連舉(ju) 辦、一支又一支宣講團整裝待發、一堂又一堂“大思政課”走心走實……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複旦大學正迅速行動起來。
“全校黨(dang) 員、幹部和師生員工要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wei) 中踐行初心使命,以學習(xi) 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複旦大學學習(xi) 傳(chuan) 達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大會(hui) 上,校黨(dang) 委書(shu) 記焦揚表示。
聯合備課、集中宣講
——讓學習(xi) 貫徹深入師生、深入一線
理論宣講是傳(chuan) 播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有效途徑,是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大思政課”。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的第一周,在複旦大學校園,理論宣講集結號已經吹響。
學校黨(dang) 委組建成立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包括校黨(dang) 政領導在內(nei) 的宣講團成員們(men) 在全校範圍內(nei) 開展集中宣講,校內(nei) 各支理論宣講隊伍也積極備課,開展有針對性的高質量宣講服務。
10月16日,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會(hui) 甫一結束,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第一時間組建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並進行第一次集體(ti) 備課。
這支宣講團由複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許征掛帥,成員包括深耕於(yu) 教學科研一線的專(zhuan) 家學者、專(zhuan) 業(ye) 教師和學生理論宣講骨幹,通過理論宣講等方式,進一步深化廣大師生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認識。
今年,複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迎來建團20周年。作為(wei) 國內(nei) 最早成立的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體(ti) 之一,這支博士生講師團組織研究生20年來深入學校、社區、企業(ye) 、軍(jun) 營等,宣講黨(dang) 的理論,並成為(wei) 複旦校園乃至上海、全國大學生理論宣講的有生力量。抓住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的重大契機,博士生講師團組建主題宣講團,開發一係列導學課程、製作口袋讀本,進一步提升新時代理論宣講輻射能力,服務廣大師生的理論學習(xi) 需求。
同時,複旦大學團委將推出黨(dang) 的二十大理論宣講示範團課,作為(wei) 各級團委、各團支部開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的範本,指導各級團支部開展“青聽二十大,青講在基層”主題團日活動。
狠抓理論宣講的同時,複旦大學還聚焦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推進研究,讓學習(xi) 貫徹走深走實。
此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工程”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研究工程”(以下簡稱“兩(liang) 大工程”)一期研究已產(chan) 出了20卷本的標誌性的學術成果,展現複旦大學在重大理論與(yu) 現實研究問題上的鮮明特色和學術影響。
結合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校對前期立項的“兩(liang) 大工程”二期進一步謀劃布局、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充實各項目內(nei) 容框架,對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開展深入學習(xi) 研究,在推進理論創新中強化理論武裝、加快成果轉化。
編寫(xie) 活頁、分享體(ti) 會(hui)
——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如何推進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黨(dang) 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10月18日下午,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聯合黨(dang) 委學生工作部舉(ju) 辦一場題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的偉(wei) 大成就及內(nei) 在規律”的專(zhuan) 題講座。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力帶領選課學生和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研究生第一時間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圍繞“三進”,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發揮“黨(dang) 建+三集三提”的組織優(you) 勢,積極組織六個(ge) 本研思政必修課教研室分別圍繞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進行了專(zhuan) 題集體(ti) 備課,麵向六門必修課的選課學生舉(ju) 行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征文活動,同時圍繞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組織編寫(xie)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頁》,以活頁講義(yi) 等方式及時補充黨(dang) 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進教材。
“下一步,我們(men) 將積極用好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ti) 備課中心、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等平台,充分發揮教研室和教師的主體(ti) 作用,進一步推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準確有機融入各門思政課中。”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委員、院長助理李國泉說。
“全球治理中的‘治理’用哪個(ge) 詞比較恰當?”10月27日,在“中級西班牙語”課堂上,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陳豪與(yu) 學生們(men) 一起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時,討論如何用西語傳(chuan) 播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為(wei) 了更精準地做好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國際傳(chuan) 播,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和對應西語官方翻譯很有必要,這讓我們(men) 有信心未來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2021級外文學院本科生梅旭普分享聽課感受。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就‘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作出明確部署。”在遵循原有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學校藝術教育中心教師龔金平及時調整《影視劇藝術》課程中用於(yu) 例證教學內(nei) 容的影片,幫助學生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使“課程思政”內(nei) 涵更豐(feng) 富。
創新載體(ti) 、以美育德
——讓一場場“大思政課”活起來
複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聯合“星火”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青年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會(hui) 共同發起紅色巴士研學實踐“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專(zhuan) 線”,他們(men) 精選設計滬上紅色主題實踐路線,開展“移動式”講解,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一門門“行走的黨(dang) 課”。
10月29日,這輛底色鮮亮的巴士正式啟程,帶領學生黨(dang) 、團支部在巴士車上和紅色地標中開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
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前,複旦大學黨(dang) 委黨(dang) 校製作“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10集係列視頻微黨(dang) 課並在“學習(xi) 強國”平台上線,單集點擊量逾10萬(wan) 次。如今,16講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多媒體(ti) 視頻微課將陸續推出,繼續擦亮“複旦黨(dang) 委黨(dang) 校微黨(dang) 課”品牌。
“後續我們(men) 還將依托學校的黨(dang) 員幹部教育實踐基地和上海高校黨(dang) 建創新實踐基地,在紅色場景、奮進情景、追夢實景中學思踐悟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現已開發設計‘建黨(dang) 精神、人民城市、改革開放、科教興(xing) 國、美麗(li) 上海’5個(ge) 模塊包括20餘(yu) 個(ge) 實踐研學場館。”複旦大學黨(dang) 委黨(dang) 校辦公室主任兼黨(dang) 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曄介紹。
在江灣校區李兆基圖書(shu) 館的大廳內(nei) ,《謳歌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複旦大學慶祝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主題書(shu) 畫展》正在舉(ju) 辦。書(shu) 法、篆刻、國畫、油畫、水粉畫……一幅幅作品背後,是師生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昂揚旋律。
校園裏,《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正在排演。這部由複旦醫學生出演的話劇,將讓觀眾(zhong) 看到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不斷成長。
電影《望道》也即將進入全國上映倒計時,影片以複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翻譯、信仰《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為(wei) 切入角度,展現以陳望道為(wei) 代表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望真理、守大道的故事。
創新載體(ti) 、以美育德,在複旦校園,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正以廣大師生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於(yu) 豐(feng) 富多彩的場景中得到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要在全麵學習(xi) 、全麵把握、全麵落實上下功夫,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把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團結奮鬥的強大動力和效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