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山西 品嚐舌尖上的非遺
山西飲食文化積澱深厚、源遠流長,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作為(wei) 其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feng) 富多彩的飲食習(xi) 慣和風土人情,是遊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徑之一。截至2021年,山西共有烹飪、釀造等傳(chuan) 統技藝的晉味非遺項目112個(ge) ,占全省國家級、省級傳(chuan) 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數量近50%,可見山西人對吃的重視。
一碗麵背後的文化因子
麵食是山西人的主食,經過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烤,山西人將其“揉搓”成了麵食文化。刀削麵、拉麵、圪培麵、推窩窩、灌腸等,可謂“一麵百樣、一麵百味”。僅(jin) 在麵食上,山西便有龍須拉麵和刀削麵製作技藝、抿尖麵和貓耳朵製作技藝、太穀餅製作技藝、稷山傳(chuan) 統麵點製作技藝等眾(zhong) 多國家級非遺項目。2006年,山西被中國烹飪協會(hui) 授予“中國麵食之鄉(xiang) ”榮譽稱號。
在山西,過生日吃拉麵,取長壽之意;過年吃“接年麵”,取歲月延綿之意;孩子上學第一天要吃“記性火燒”,希望孩子多長學問、長心眼……流傳(chuan) 千年的麵食不僅(jin) 是充饑的食物,也演變成一種飽含情感和哲學意蘊的精神食糧。
山西有400多種麵食,在民間,不少麵食品種都與(yu) 民間傳(chuan) 說有關(guan) 。“蓧麵栲栳栳”是晉西北地區民間的主要家常麵食,關(guan) 於(yu) 它的由來,民間就有幾種說法。比如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麵食犒勞三軍(jun) ,一舉(ju) 建立大唐王朝,栲栳就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如今,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men) 賦予吃蓧麵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寓意。
山西麵食的製作過程也有著很強的觀賞性。比如刀削麵,製作時用特製的弧形削刀,師傅一手托麵,一手拿刀,刀不離麵,麵不離刀。老道的師傅削麵,一分鍾能削兩(liang) 百刀,刀刀恰好是六寸長,真的是“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麵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外滑內(nei) 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的刀削麵深受食客喜愛,如今刀削麵製作也成為(wei) 山西文旅係統走出去推介時的必備展演項目。
多年來,山西圍繞麵食做文章,聚集餐飲行業(ye) 代表謀劃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今年6月,山西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品鑒山西美食、晉享山西味道”餐飲品牌推廣活動,對山西美食文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梳理和發掘,評選出“十大山西麵食”——刀削麵、剔尖、拉麵、刀撥麵、手擀麵、餄餎麵、掐圪墶、扯麵、豆麵抿尖、紅麵擦尖。
特色小吃,品鑒山西地方味道
除了麵食,餐飲品牌推廣活動還評選出過油肉、大燴菜、糖醋魚、香酥雞、扣肉條、糖醋丸子、蝦醬豆腐、醋澆羊肉、蔥燒台蘑、什錦銅火鍋這“十大晉菜”,泡泡油糕、頭腦、太原元宵、蓧麵栲栳栳、百花燒麥、羊肉湯、丸子湯、碗托、稷山麻花、紅麵魚魚、渾源涼粉、大同兔頭、清徐灌腸等一批山西特色小吃,及山西會(hui) 館、老大同飯莊等73家品牌餐飲企業(ye) 和20位山西名廚。
地方美食往往與(yu) 當地曆史文化、地勢氣候有著緊密聯係。太原小吃“頭腦”,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為(wei) 藥膳食品,對人體(ti) 有滋補作用。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當地叫“趕頭腦”。黃芪、煨麵、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清晨起床,一碗暖暖稠稠的“頭腦”慢慢融化在舌尖,是屬於(yu) 老太原人的記憶和煙火氣。
在陽泉市平定縣的娘子關(guan) 一帶,薄薄脆脆的特色美食壓餅被稱為(wei) “陽泉一絕”。娘子關(guan) ,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率領娘子軍(jun) 據守此關(guan) 而得名。相傳(chuan) ,平陽公主駐守娘子關(guan) 時,就把這種餅作為(wei) 行軍(jun) 幹糧;百團大戰時,陽泉老百姓也曾烙製大量壓餅支援前線。如今在娘子關(guan) 景區,凝聚著千百年間娘子關(guan) 故事的壓餅也受到了各地遊客的青睞。
在高寒冷涼、山地頗多的忻州市神池縣,當地百姓多種植生長期短、抗寒耐瘠、喜低溫的胡麻,並將其用在月餅製作中,使神池月餅帶著一股胡麻特有的獨特香味。近年來,依托神池月餅製作技藝這一非遺項目,神池縣舉(ju) 辦了神池月餅美食文化節、神池月餅美食文化論壇等活動,構建神池月餅互聯網宣傳(chuan) 推介銷售平台,網商、電商、微商競相發展,成功在全省中秋節市場占有一塊重地。
省級非遺項目、太原市的小店犧湯源於(yu) 周朝“犧牲祭祖”的古老習(xi) 俗。祭祀之後,全羊煮熟,連湯一起供全村百姓分食。由於(yu) 味道鮮美、營養(yang) 價(jia) 值極高,小店犧湯很受歡迎。近年來,當地打造犧湯文化節,將傳(chuan) 統祭祀民俗轉化為(wei) 集美食、觀光、采摘於(yu) 一體(ti) 的盛大節日,推進鄉(xiang) 村旅遊全麵發展。
山西一大怪,老陳醋是一道菜
醋,是山西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人自古以來擅製醋、愛吃醋,有“無醋不成味”的說法。古時將醋叫“醯”,把釀醋的醴叫“老醯”,又因“醯”字音同山西的“西”,山西人便有了“老醯兒(er) ”的外號,醋對山西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山西老陳醋食而綿酸、口感醇厚、滋味柔和、酸甜適口、餘(yu) 香綿長,其釀製技藝與(yu) 西周以來的製醋工藝一脈相承。如今,山西擁有清徐老陳醋釀製技藝、太原美和居老陳醋釀製技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
在傳(chuan) 承非遺技藝的同時,山西有關(guan) 企業(ye) 積極改革創新,做精老陳醋、做大醋文章。研發了保健醋、老醋花生、老醋月餅、醋心巧克力、黑芝麻醯丸、醋灸貼、醋足貼等醋相關(guan) 產(chan) 品,網紅醋油條、醋油糕、醋元宵等頻頻登上熱搜,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與(yu) 此同時,為(wei) 更好地發掘和傳(chuan) 播醋文化,老西醋博園、東(dong) 湖醋園等旅遊景區開園,集生產(chan) 、研發、體(ti) 驗、銷售、研學遊、觀光遊為(wei) 一體(ti) ,全方位展示山西老陳醋的曆史文化和發展變遷,吸引了無數海內(nei) 外遊客參觀。
近年來,山西搭建“康養(yang) 山西·夏養(yang) 山西”等特色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平台,“食在山西”成了其中重要一環。山西不斷加強平遙牛肉、老陳醋、杏花村、六味齋、雙合成、益源慶、乾和祥等老字號的傳(chuan) 承與(yu) 保護,鼓勵老字號入駐景區,打造山西文旅“伴手禮”,拓展美食品鑒遊等非遺文旅發展路徑。
值得期待的是,山西將以“樂(le) 享非遺·麵向未來”為(wei) 主題,舉(ju) 辦首屆中國非遺麵食大會(hui) ,推介山西麵食文化,組織非遺麵食保護傳(chuan) 承峰會(hui) 、體(ti) 驗活動周、黃河流域非遺花饃展演賽、晉味非遺美食考察等係列活動,用美食“攻勢”,吸引社會(hui) 關(guan) 注,展現舌尖上的山西魅力。(朱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