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協會揭牌成立
中新網南寧11月3日電 (陳秋霞)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發展協會(hui) 成立大會(hui) 3日在南寧舉(ju) 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甘霖、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發展協會(hui) 第一屆理事長(會(hui) 長)韋家偉(wei) 共同為(wei) 協會(hui) 揭牌。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發展協會(hui) 將為(wei) 會(hui) 員搭建展示傳(chuan) 播、交流發展、服務社會(hui) 的優(you) 質平台,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好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提升廣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力,助力文化旅遊強區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先後出台了《加強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的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席會(hui) 議機製。今年4月,廣西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廣西非遺保護工作發展方向。
據介紹,廣西現評審認定了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共914項,省級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70個(ge) 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壯族霜降節作為(wei) “中國二十四節氣”擴展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體(ti) 係日趨完善。
廣西共評審認定七批共936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其中49名成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全區現建有9個(ge) 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其中“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為(wei)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已建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中心、傳(chuan) 習(xi) 基地(館、所)、非遺工坊、生產(chan) 性保護示範基地(戶)在內(nei)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平台415個(ge) 。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連續組織舉(ju) 辦了“壯族三月三·桂風壯韻濃”、“壯美廣西·多彩非遺”廣西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係列展示展銷、“廣西有禮·廣西美味”文旅商品暨非遺美食大集市、“壯美霓裳”廣西民族服飾秀等一係列非遺品牌傳(chuan) 播活動,得到社會(hui) 各界高度肯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表示,希望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發展協會(hui) 和廣大會(hui) 員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堅定守護者,做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積極建設者,做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忠誠實踐者,通過開展各項活動,不斷促進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潮起來、火起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