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發布時間:2022-11-04 11:20:00來源: 中國藝術報

  作者:李 麗(l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的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他們(men) 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文藝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了解、溝通的最好方式,一本好書(shu) 、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首音樂(le) 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獨特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自覺承擔曆史使命,用優(you) 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為(wei) 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自己的力量。

  講好中國故事,要把握好“講什麽(me)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史和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發展的光輝曆程為(wei) 廣大文藝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進入新時代,創作素材更加豐(feng) 富多彩,國家的蓬勃發展、社會(hui) 的深刻變革構成了氣象萬(wan) 千的景象,充滿著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le) 章、展現著色彩斑斕的畫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俯下身子、邁開步子,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感應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滿懷文化自信講好中華文明的故事、講好百年大黨(dang) 治國理政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ge) 曆史底蘊深厚、民族多元一體(ti) 的中國,展示一個(ge) 文化多樣和諧、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展示一個(ge) 堅持改革開放、注重全麵發展的中國,展示一個(ge) 熱愛和平友好、日益繁榮昌盛的中國。

  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創作出一大批圍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決(jue) 戰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重大主題主線的精品力作,從(cong) 不同維度書(shu) 寫(xie) 了新時代的嶄新風貌和發展成就。越來越多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體(ti) 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海外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中華文化熱”。如反映我國脫貧攻堅曆程的電視劇《山海情》在全球50多個(ge) 國家播出,在海外某視頻平台一經推出便收獲超過1300萬(wan) 次的播放量;傳(chuan) 遞人間大愛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記》在海外播出後,不僅(jin) 成為(wei) 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也在疫情蔓延時刻為(wei) 全球“戰疫”提供了經驗;國產(chan) 動畫《伍六七》裏展現的中國建築、中國美食等文化元素也在海外廣泛傳(chuan) 播,在海外收獲了大量“粉絲(si) ”。據中國作協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chuan) 播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已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wan) 餘(yu) 部,成為(wei) 海外民眾(zhong) 了解和認知中國的重要渠道,有利於(yu) 情感共鳴、心靈共振,有利於(yu) 求同存異、增進共識。

  講好中國故事,要把握好“怎麽(me) 講”

  酒香也怕巷子深。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jin) 要有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更要有講好中國故事的本領,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並聽懂中國聲音,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通過作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講好中國故事,要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基礎上,運用全球思維研究國外不同地區、不同群體(ti) 受眾(zhong) 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xi) 慣,關(guan) 鍵在於(yu) 找到語言的共通點、思想的共享點、情感的共鳴點,精準擇取故事素材和講述方式,把“中國味”與(yu) “國際範”結合起來,使我們(men) 的國際傳(chuan) 播多一些人文關(guan) 懷、多一些細致描述、多一些感人情節,既入鄉(xiang) 隨俗又入情入理,既有深入肺腑的力度又有溫暖心靈的溫度。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鍛煉自身開闊的國際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出色的表達能力,把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達寓於(yu) 文藝作品之中,在國際舞台上把“我們(men) 想講的”變成“受眾(zhong) 想聽的”,把“受眾(zhong) 想聽的”融進“我們(men) 想講的”,讓外國公眾(zhong) 通過欣賞我們(men) 的文藝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提升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qin) 和力,使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nei) 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講好中國故事,要利用好文化交流平台。“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基礎。我們(men) 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文化交流、平等互鑒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是消除信息流進和流出的逆差、國家軟實力和硬實力落差的現實需要,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途徑,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提升文藝修養(yang) 和創作本領,同時發揮好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作用,把“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用好重大活動、中華傳(chuan) 統節日、海外文化交流陣地,用活多種文化形式,同世界各國文學家、藝術家開展多層次、有深度的對話交流合作。

  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nei) 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文藝傳(chuan) 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承百代之流,會(hui) 當今之變,把既體(ti) 現中華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飽含中國元素又被國際市場認可、既立足中國又麵向世界的文藝精品創作出來、推介出去,讓中國故事成為(wei) 國際輿論關(guan) 注的話題,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hui) 理解和廣泛認同。

  講好中國故事,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和新媒體(ti) 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人民之間麵對麵的交流幾乎被阻斷,但互聯網卻為(wei) 對外傳(chuan) 播帶來新機遇,社交媒體(ti) 的興(xing) 起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新平台。在“萬(wan) 物互聯”“人人皆有麥克風”的時代,海外受眾(zhong) 特別是年輕群體(ti) ,更習(xi) 慣於(yu) 通過新媒體(ti) 獲取中國的信息,以短視頻、圖像、動漫、遊戲、 VR為(wei) 代表的影像傳(chuan) 播為(wei) 大家喜聞樂(le) 見。因此,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在傳(chuan) 播手段和傳(chuan) 播載體(ti) 上與(yu) 時俱進,高度關(guan) 注互聯網傳(chuan) 播的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趨勢,大膽創新故事呈現方式,依托互聯網、手機等新型社交媒體(ti) ,潛心研究和創作適合新媒體(ti) 宣傳(chuan) 的作品,以生產(chan) 出更多融入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的輕量化、可視化產(chan) 品。著力拓展立體(ti) 、多元化傳(chuan) 播的新媒體(ti) 傳(chuan) 播矩陣,努力使它們(men) 成為(wei) 在國際上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特色、展示中國形象的新陣地。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奮進新征程,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肩負起時代重任,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努力展示一個(ge) 豐(feng) 富多彩、生動立體(ti) 的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譜寫(xie) 新篇章。(李 麗(l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