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中國節·節氣裏的韻味中國】秋深葉落已立冬

發布時間:2022-11-07 10:39:00來源: 《光明日報》

   【網絡中國節·節氣裏的韻味中國

  作者:王文超 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dang) 校

  立冬是入冬後第一個(ge) 節氣,標誌著閉蓄冬藏、萬(wan) 物休養(yang) 的開始。所謂“冬藏”,在宋代孟元老《東(dong) 京夢華錄》中記述得十分具體(ti) 生動,“是月立冬前五日,西禦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yu) 是車載馬馱,充塞道路”。民以食為(wei) 天,物藏孕育著冬的到來。

  古人基於(yu) 長期生活實踐觀察,將立冬分為(wei) 三候:“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wei) 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時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野雞等鳥類漸趨息影,但氣候並不穩定,冷暖交替。民諺有言“立冬,三日寒,四日暖”,有時還有“小陽春”。過去立冬過後,北方農(nong) 業(ye) 活動相對較少,南方正是搶抓農(nong) 事的好時節。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和銷售平台拓展了生產(chan) 時序和市場渠道,農(nong) 民在田間地頭試驗冬播穀,菜農(nong) 花農(nong) 的電子訂單應接不暇,冬閑也變冬忙。

  “立冬補冬,補嘴空。”為(wei) 了調養(yang) 生息、養(yang) 精蓄銳,古人在立冬前就注重進補禦寒。自宋代以來,中原一帶在農(nong) 曆十月初便開始“進暖爐炭”,“置酒作暖爐會(hui) ”(《東(dong) 京夢華錄》)。點爐取暖,一家人圍坐火爐旁,飲酒吃肉,盡享天倫(lun) 。江南一帶有開爐做燒餅的傳(chuan) 統(《吳郡誌》),祭祀祖先,鄰裏互贈,真情暖涼天。北方喜愛醃菜,將新鮮蔬菜醃製窖藏,以備冬日之需。北方大部分地區還盛行吃糕、吃餃子,天津則有吃倭瓜餃子的習(xi) 俗;南方蘇常一帶講究吃膏滋,將紅參、桂圓、核桃等燒湯,活血補氣。盡管各地美食不一,大都有補冬禦寒之意,甚至有“立冬飲水也有補”的說法。

  如今人們(men) 生活富足,“補冬”已成為(wei) 共享記憶、追求品質的文化消費。鹹肉菜飯作為(wei) 蘇州傳(chuan) 統美食,將米飯拌著鹹肉粒、青菜和豬油,成為(wei) 今日蘇州人迎冬補冬的特令食品。在浙江,立冬時節吃羊肉,既是傳(chuan) 統習(xi) 俗,也是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文化招牌”。立冬還是紹興(xing) 黃酒開釀、金華火腿開曬的最佳時節,紹興(xing) 人把從(cong) 立冬到來年立春釀製的酒稱為(wei) “冬釀”,同樣隻有經曆立冬到立春的冬曬才能稱之為(wei) “正冬腿”,特殊工藝疊加傳(chuan) 統節令,進一步附加了非遺產(chan) 品文化價(jia) 值。以立冬開釀開曬為(wei) 主題的文化節正成為(wei) 地方展示民俗文化、宣揚特色產(chan) 業(ye) 、拉動文旅消費的金名片。

  立冬還是中華多民族共享的節令和節日。雲(yun) 南彝族在立冬日舉(ju) 辦頌牛節,他們(men) 用洋芋和蘿卜製作牛的模型,踏歌起舞,歌頌一年豐(feng) 收與(yu) 耕牛的辛勞。瑤族盤王節也在立冬後舉(ju) 辦,他們(men) 在春天向始祖盤王許願,再到冬天舉(ju) 行還願儀(yi) 式。藏族酥油花藝人每年從(cong) 立冬之日開始製作酥油燈花,他們(men) 將純淨的酥油切成薄片,與(yu) 冰水糅合再染上各種礦物顏料,以備藏曆正月十五夜擺花節所用。

  在立冬新節俗中,健身運動是最受歡迎的迎冬活動,各種冬季趣味運動會(hui) 在學校和社區輪番上演,運動迎立冬已然成為(wei) 新風尚。冬泳愛好者以比賽和表演等形式健身暢遊,享受冬泳樂(le) 趣,迎接冬季到來。長跑也是有益身心的冬季健身運動,近年來多地都在立冬前後舉(ju) 辦馬拉鬆比賽,人們(men) 在酣暢淋漓中告別秋天,跑進冬天。

  秋深葉落,立冬已至,休養(yang) 深藏好個(ge) 冬!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7日 09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