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察右中旗發現一處仰韶文化中晚期典型遺跡
原標題:內(nei) 蒙古察右中旗發現一處仰韶文化中晚期典型遺跡
11月7日,記者從(cong) 內(nei) 蒙古自治區察右中旗文旅局文物管理所獲悉,近日,考古人員在當地新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專(zhuan) 家初步確認該遺址為(wei) 仰韶文化中晚期典型遺跡。
新發現的遺址位於(yu) 察右中旗庫倫(lun) 蘇木,該遺址地表上有大量的砍砸器、石磨板、石刀、石斧、石鐮、石鏃,有的石器比較完整,還有一些貝殼類飾品和陶片。
察右中旗文旅局文物管理所所長劉雪峰介紹,專(zhuan) 家初步確認,該遺址為(wei) 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跡。
劉雪峰表示,這些新的發現對研究內(nei) 蒙古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探索仰韶文化的不同地方類型提供了大量豐(feng) 富的考古資料。
仰韶文化存在於(yu) 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7000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來源之一,其時間跨度長,延續的時代是中華文明探源的關(guan) 鍵時期。
專(zhuan) 家初步推斷,察右中旗庫倫(lun) 蘇木新石器時代遺存的發現,對探討地域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曆史脈絡,以及納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格局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yi) 。(記者李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