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東館:智慧之地,城市之窗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題: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智慧之地,城市之窗
作者 王笈
遠觀似一枚“玉石”,“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內(nei) 部如太湖石般相互連通,智慧型閱讀體(ti) 驗無處不在……作為(wei) 第五屆進博會(hui) 的線上會(hui) 外采訪,在滬媒體(ti) 記者近日“雲(yun) 探訪”了這座目前中國國內(nei) 單體(ti) 建築麵積最大的圖書(shu) 館——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
大閱讀時代的“智慧閱讀”
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的總建築麵積達11.5萬(wan) 平方米,可提供座位近6000個(ge) ,滿足每年200餘(yu) 場講座、上千場各類學術活動的文化需求,讀者年接待量可達400萬(wan) 人次。該館於(yu) 今年9月正式向公眾(zhong) 免費開放。
與(yu) 機器人借閱助手“圖小靈”互動對話,體(ti) 驗“智能書(shu) 架”方便快捷的觸屏索書(shu) 功能,通過家譜館的“姓氏牆”探索姓氏的遷徙之路……作為(wei) 大閱讀時代的智慧複合型圖書(shu) 館,上圖東(dong) 館通過人工智能的引入和數字化轉型,讓閱讀變得更加“智慧”且“可愛”。
閱讀廣場上,虛擬機器人助手為(wei) 讀者提供找書(shu) 和谘詢服務,通過室內(nei) 定位和大數據分析實現“為(wei) 書(shu) 找讀者,為(wei) 讀者找書(shu) ”的精準服務;新一代智能物流分揀係統,提供多本及單本書(shu) 的自助歸還和自動分揀服務,可實現快速歸架並支持24小時全天候流通服務;全預約製的圖書(shu) 館服務係統,供讀者預約參觀、借閱、座位、活動、展覽展示、視聽體(ti) 驗等,在國內(nei) 圖書(shu) 館業(ye) 界尚屬首創。
“智能機器人的服務,融入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的服務體(ti) 係,為(wei) 讀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上海圖書(shu) 館副館長徐強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智能科技的運用,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ti) 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隻要讀者需要,它就會(hui) 出現在讀者身邊;讀者不需要的時候,它會(hui) 安靜地在角落裏隨時聽候召喚。”
連接世界的“上海之窗”
作為(wei) 一座麵向全球讀者開放的“閱讀天堂”和“城市會(hui) 客廳”,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服務讀者的“功夫”不隻在圖書(shu) 館內(nei) 。恰如閱讀廣場上的藝術裝置《鳥飛了》“打破思維框架”,上圖將閱讀服務與(yu) 文化推廣的腳步邁向了更遠的地方。
2002年起,上海圖書(shu) 館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與(yu) 品牌“上海之窗”應運而生,通過向境外圖書(shu) 館及藏書(shu) 機構捐贈國內(nei) 出版的圖書(shu) ,全方位地向境外讀者介紹中國曆史和文化。20年來,“上海之窗”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2年9月,該項目已先後在全球六大洲7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77家機構落地。
“‘上海之窗’項目的內(nei) 涵和外延不斷擴展,從(cong) 初設時期向境外圖書(shu) 館提供紙質贈書(shu) 開始,經過不斷‘包裝’‘擴容’,項目形式持續創新,活動內(nei) 容愈加精彩紛呈。”徐強透露,如今該項目已麵向海內(nei) 外讀者,累計合作舉(ju) 辦文化展覽、文化講座近200場,連續舉(ju) 辦了11屆中國圖書(shu) 館界高級別的國際論壇“上海國際圖書(shu) 館論壇”,舉(ju) 辦了6屆以國外讀者和在滬外國人為(wei) 服務對象的“相聚上海”國際讀書(shu) 征文活動。
2007年起,“上海之窗”雙語網站正式上線,開設了全球圖書(shu) 館合作夥(huo) 伴最新動態、“上海之窗”贈書(shu) 清單及書(shu) 目介紹等欄目,成為(wei) 線上館際信息交流平台。在徐強看來,隨著上圖東(dong) 館的落成開放,“上海之窗”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相信經過精心雕琢,‘上海之窗’將成為(wei)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成為(wei) 中國對外文化交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橋梁和紐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