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大學習·大思政課|五千年洞見,新征程宣言

發布時間:2022-11-10 09:59: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10月28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位於(yu) 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liang) 岸的殷墟遺址。

  主講人:青年朋友們(men) 大家好。我叫徐永傑,來自安陽師範學院曆史與(yu) 文博學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博物館考察時指出,“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想必許多同學都會(hui) 好奇,跨度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如何“古為(wei) 今用”?如何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走好新長征路提供借鑒?今天,就讓我們(men) 一起來學習(xi) 體(ti) 悟!

  主講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時說的這些話,是透過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漫長發展史的深刻洞見,更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征程上不斷奪取新勝利的豪邁宣言。同學們(men) 有何感想?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習(xi) 總書(shu) 記的這次殷墟考察之行,讓我們(men) 將目光再次聚焦到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之上。青山百代,仍蔭後人。正如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黨(dang) 創新理論的“根”,我們(men)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liang) 個(ge) 結合”——民族要獨立自強,國家欲穩步發展,文化是來自深處的支撐。作為(wei) 當代青年,我們(men) 理應響應時代號召,跟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腳步,去深入了解學習(xi) 中華文明,兼顧曆史之沉澱與(yu) 時代之新意,在向世界發揚中華氣象的同時,也邀得當年之明月照徹今人。

  安陽師範學院曆史與(yu) 文博學院

  作為(wei) 來自古都安陽的新時代大學生,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殷墟的講話倍感振奮。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重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現在,以甲骨文為(wei) 代表的漢字文化已經走進校園,來到我們(men) 身邊。古老的甲骨文漸漸褪去神秘的麵紗,甲骨文創意作品越來越多,大學學習(xi) 討論的氛圍越來越濃。我們(men) 在學習(xi) 品味甲骨文化的過程中,增強了骨氣、誌氣和底氣。

  作為(wei) 一名正在田野實習(xi) 的大學生,我深刻地感受到習(xi) 總書(shu) 記對中國曆史的重視和考古工作的關(guan) 心。今天的中國,已經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隻有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為(wei) 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立根鑄魂。而考古學是一門不斷解讀“無字天書(shu) ”的學問,從(cong) 文獻與(yu) 文物入手,闡釋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文明意蘊與(yu) 價(jia) 值是每一位考古人肩負的使命!

  主講人:同學們(men) 說得都很好。下麵讓我們(men) 來聽聽本期特約嘉賓,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何毓靈老師的看法。

  特約嘉賓:何毓靈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青年朋友們(men) 大家好,我是何毓靈,一名考古工作者,來自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代晚期都城殷墟從(cong) 事田野考古發掘與(yu) 研究工作已經20多年了。殷墟位於(yu) 河南省安陽市西北,是商代晚期都城,甲骨文的故鄉(xiang) ,漢字的發源地,共曆八代十二王,共255年,麵積約36平方公裏,同時期人口約14萬(wan) 。2006年,殷墟因其普遍突出價(jia) 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

  2022年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就來到他向往已久的殷墟考察,並發表了重要講話。“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wei) 我們(men) 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由甲骨文演化而來的漢文字為(wei) 表意文字,具有超方言和超語言的性質。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載體(ti) ,漢文字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連綿不斷傳(chuan) 承下去,是維持華夏兒(er) 女團結一心最強大的文化基因。

  習(xi) 總書(shu) 記的話讓所有考古工作者倍感振奮。殷墟考古發掘始於(yu) 1928年,是目前我國發掘時間最久、麵積最大、研究成果最豐(feng) 富的遺址。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風餐露宿,青燈黃卷,揭示了三千多年前東(dong) 亞(ya) 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jun) 事中心風貌。殷墟的發現與(yu) 發掘開啟了中華文明探源之路,是中華文明探源的起點與(yu) 基石。係統、全麵、細致的中華文明探源離不開殷墟。鄭州商城、二裏頭遺址、兩(liang) 周城址性質的確認,離不開以殷墟為(wei) 基點的比對與(yu) 辨析。同樣,周邊區域青銅文化,如草原青銅文化、三星堆文化、先周文化、珍珠門文化等性質與(yu) 年代的判斷,以殷墟為(wei) 坐標和參照,其年代與(yu) 內(nei) 涵才能更加清晰。

  殷墟考古發掘與(yu) 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極大地完成了殷商古史重建的曆史任務,但仍有大量待解之謎。讓我們(men) 按照習(xi) 總書(shu) 記對文物考古工作的要求與(yu) 指示,共同努力,把殷墟發掘好、保護好、利用好。堅實文化自信,講好殷墟故事,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主講人:再來看一下中國青年網評論員的評論。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傳(chuan) 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堅定文化自信的核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殷墟考察時談道,“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wei) 我們(men) 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cong) 未中斷,塑造了我們(men) 偉(wei) 大的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火種”需要代代傳(chuan) 承,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chuan) 統文化,可以使“老樹發新芽”,激發傳(chuan) 統文化生命力,與(yu) 新時代同頻共振。時代之筆的揮寫(xie) ,不僅(jin) 呈現中華民族的心靈圖譜,更為(wei) 我們(men) 樹立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礎。

  讓我們(men) 緊隨時代的步伐,以新故事、新表達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不斷堅定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在逐夢路上闊步前行。(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安陽師範學院曆史與(yu) 文博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包括殷墟在內(nei) 的考古事業(ye) 的發展,認為(wei) 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ye) ,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hui) 政治意義(yi) 的工作。百年來的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曆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也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可以說,考古工作事關(guan) 文化自信,事關(guan)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殷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搖籃,出土的甲骨文是我國今天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把中華民族的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2019年11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要求,“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chuan) 承”,對殷墟考古發掘和甲骨文傳(chuan) 承創新寄予殷切期望。

  希望青年朋友們(men) 牢記習(xi) 總書(shu) 記的囑托,充分認識甲骨文發現和傳(chuan) 承的重大意義(yi) ,認真學習(xi) 弘揚以甲骨文為(wei) 代表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我們(men) 一起通過拆析甲骨文了解甲骨文結構之理,通過摹寫(xie) 甲骨文發現甲骨文藝術之美,通過解讀甲骨文領悟甲骨文曆史之厚,通過創意甲骨文體(ti) 驗甲骨文活化之用。在感受甲骨文承載的輝煌燦爛古代文明的過程中,探索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同時,感受古代人類的智慧,感知甲骨文獨特的文化魅力。讓我們(men) 以習(xi) 總書(shu) 記考察殷墟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指引,充分挖掘蘊含於(yu)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之中的文化元素,講好殷墟和甲骨文故事,一起樹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問答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黨(dang) 創新理論的‘根’,我們(men)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liang) 個(ge) 結合’。”

  請問“兩(liang) 個(ge) 結合”指的是?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

  (部分資料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青年網青蜂俠(xia) 駐河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基地)

  總監製

  張坤

  監製

  董時

  統籌

  金銳 陳華 王岑予

  製作

  王海 曾繁華 張玘雲(yun) 張亞(ya) 雲(yun) 宋莉

  喬(qiao) 佳新 張哲寧 吳章勇 陸一 任潔

  記者

  王文壇 王龍龍

  設計

  張潔 張婷 劉辰 王佳麗(li) (實習(xi)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河南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