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濕地保護奉獻青春力量 140名大學生誌願者服務《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
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環境法學方向研究生誌願者黃昭輝度過了難忘的22歲生日:一場由主辦方精心策劃的誌願者集體(ti) 生日會(hui) ,讓她對誌願精神有了特別的感悟:“誌願者不是一個(ge) 個(ge) 獨立的個(ge) 體(ti) ,而是用熱愛與(yu) 溫暖凝聚起來的整體(ti) 。”
11月5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在中國武漢(主會(hui) 場)和瑞士日內(nei) 瓦(分會(hui) 場)同步開幕。《濕地公約》是全球第一個(ge) 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今年是我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也是我國首次承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
今年9月中旬,負責大會(hui) 籌備工作的團武漢市委就向市內(nei) 高校發出“誌願者招募令”。經過層層選拔,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最終從(cong) 1000多個(ge) 報名者中遴選出140名大學生上崗服務,實行“全閉環”管理,為(wei) 濕地保護奉獻青春力量。
上崗之前,團武漢市委為(wei) 誌願者舉(ju) 辦了專(zhuan) 業(ye) 培訓,涵蓋誌願服務通識、媒體(ti) 宣傳(chuan) 與(yu) 溝通、濕地文化等,培訓會(hui) 後對誌願者進行了線上測試。
當日,武漢主會(hui) 場的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包括大會(hui) 開幕式、部級高級別會(hui) 議、中國履行《濕地公約》30周年成就展、濕地考察,以及近20場東(dong) 道國活動,有400名相關(guan) 代表來到武漢參會(hui) 。
因為(wei) 疫情防控,大會(hui) 期間會(hui) 場封閉管理。武漢文理學院大學生誌願者湯海韻要用英文和外賓反複解釋防疫要求,叮囑他們(men) 不得隨意外出。一天下來常常口幹舌燥,但她覺得,“青春在於(yu) 奉獻”。和湯海韻一樣,在持續一周的大會(hui) 時間裏,這群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業(ye) 大學等6所高校的大學生誌願者,青春身影活躍在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東(dong) 湖國際會(hui) 議中心等10餘(yu) 個(ge) 點位,參與(yu) 大會(hui) 抵離迎送、指引谘詢、參觀考察、後勤交通、注冊(ce) 簽到、疫情防控、會(hui) 場安保、宣傳(chuan) 報道工作,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在東(dong) 湖國際會(hui) 議中心,華中科技大學的覃佳玲負責在招待會(hui) 、開幕式和高級別會(hui) 議中協助與(yu) 會(hui) 嘉賓進行安檢,維持入場秩序。在天河機場,武漢理工大學的朱衛昌負責迎接中方和外方重要嘉賓,嘉賓抵達後,他和組員引導嘉賓前往核酸檢測點位和通勤車輛位置。誌願服務工作忙並快樂(le) 著,他體(ti) 會(hui) 到,“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11月6日上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中國履約30周年成就展在武漢揭幕。當日下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部級高級別會(hui) 議正式通過《武漢宣言》,向世界宣告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和責任,成為(wei) 大會(hui) 的主要成果之一。
大學生誌願者範海蛟見證了武漢濕地保護帶來的生態之變。她記得,2016年來華中科技大學報到時,校內(nei) 的湖溪河不時流淌著黑水;6年後的今天,湖溪河搖身一變成為(wei) 校內(nei) “生態長廊”。會(hui) 議期間,她和小組成員白天忙完接待、引導工作後,拍攝現場素材,製作了時長1分32秒的大會(hui) 宣傳(chuan) 主題視頻《珍愛濕地,誌願青春》。“我們(men) 不僅(jin) 要弘揚誌願服務精神,更要通過我們(men) 的視角讓更多人了解《濕地公約》,保護濕地,這也是我們(men) 的初心。”
本報武漢11月10日電
王博 朱可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