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6G將讓世界更緊密

發布時間:2022-11-11 10:46:00來源: 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訪談】

  在“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的倡導下,烏(wu) 鎮峰會(hui) 正在匯聚數字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思考。作為(wei) 未來數字世界的“超級基礎設施”,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引人矚目。6G如何更好地服務世界、造福人類,共創合作共贏的美好明天?記者就此專(zhuan) 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複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鄔江興(xing) 。

  6G將開啟可持續包容發展新範式

  4G和5G已經得到廣泛應用,6G還有必要研發嗎?這是很多人的困惑。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6G將改變世界。”鄔江興(xing) 篤定地告訴記者,這個(ge) 改變是建設性、包容性的改變,是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彌合數字鴻溝、連接信息孤島、兼顧各方訴求、以智慧化賦能可持續發展。

  為(wei) 何對6G如此自信?鄔江興(xing) 作了一番比較:6G不僅(jin) 能提供50倍於(yu) 5G的峰值傳(chuan) 輸速率,還可以將4G時代人與(yu) 人的高速互聯、5G時代人與(yu) 物的廣泛連接,拓展到“人機物智”的充分連接、各種製式網絡的包容連接、全球範圍的無縫連接,助力人類社會(hui) 實現“萬(wan) 物智聯、數字孿生、智慧湧現、健康有序”的美好願景。

  “6G將創建‘底座網絡’,也就是構建一個(ge) ‘網絡之網絡’、一個(ge) ‘服務網絡的網絡基礎設施’,可以把各種製式的網絡融合到一個(ge) 全新的基礎網絡環境裏麵,支持多種網絡體(ti) 製及業(ye) 務以應用模態方式共生共存。”鄔江興(xing) 說,6G將為(wei) 全球數字未來提供一套“公共服務”,不同訴求將在其上聚集成安全可信、合作多贏的共同體(ti) 。

  作為(wei) 麵向2030年之後全維空間智能網聯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技術,6G可實現更為(wei) 廣泛的空天地海連接,實現更高速率的跨界融合與(yu) 場景智聯,提供更具有彈性、韌性、安全內(nei) 生的基礎網絡服務。“因此,6G不會(hui) 再沿襲傳(chuan) 統的幾近瘋狂的追求性能提升的理念,而是著力探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徑、新範式。”鄔江興(xing) 說。

  關(guan) 於(yu) 新路徑、新範式,鄔江興(xing) 預測,6G將融合人工智能、衛星互聯、新型材料、網絡安全、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包容、多元、安全、高效的底座網絡生態環境,探索和開辟“性能可靠、成本可擔、能耗可控、安全可信、效益可期”等多目標協同的可持續包容性網絡發展新範式。通過構建全維可定義(yi) 的開放式體(ti) 係,不僅(jin) 能避免網絡升級換代成本,而且能夠向下兼容,將3G、4G、5G時代的網絡設施和服務“無感遷移”到新的網絡環境中,還能為(wei) 各種新興(xing) 應用場景、垂直行業(ye) 提供“即插即用”式的底座網絡接口,支持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基於(yu) 個(ge) 性標準或自有體(ti) 係的個(ge) 性化、分眾(zhong) 化需求,為(wei) 人類社會(hui) 提供更豐(feng) 富多彩、更安全可靠的智慧服務。

  發展6G需要突破廣義(yi) 功能安全壁壘

  6G要實現廣泛應用,一個(ge) 不能忽視的問題是信息安全。“在看到科技改變生活、改變社會(hui) 的同時,也要正視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防範在前。”鄔江興(xing) 呼籲。

  據他介紹,6G將實現各種智能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其中蘊含了“三重安全風險”,表現為(wei) 共性安全問題、個(ge) 性安全問題、廣義(yi) 功能安全問題,其根源是網絡空間的“漏洞”“後門”問題向物理空間、認知空間外溢,不但會(hui) 危及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而且會(hui) 影響關(guan) 鍵基礎設施安全、社會(hui) 安全穩定。

  “6G要實現全球化商用,必須突破廣義(yi) 功能安全壁壘,隻有實現了安全可信,才能推進6G技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技術上不能有效抑製基於(yu) ‘漏洞’‘後門’等網絡攻擊,國家安全問題就會(hui) 成為(wei) 6G發展難以逾越的鴻溝。”鄔江興(xing) 說。

  當前我國在6G安全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在內(nei) 生安全領域已獲得全球認同。鄔江興(xing) 指出,內(nei) 生安全理論解決(jue) 了網絡安全無法量化設計、不能量化評估的世界性難題,讓大家對網絡安全性能“心中有底”。以內(nei) 生安全技術為(wei) 獨特稟賦的6G,將直麵智能化時代“三重安全風險”,以高可信、高可靠、高可用的創新思路衝(chong) 破壁壘,為(wei) 全球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