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英雄遠行10年 羅陽精神不朽

發布時間:2022-11-14 10: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才見霓虹君已逝,英雄謝幕海天間!“中國航母昂首走向世界舞台,殲-15飛機鷹擊長空,在慶賀勝利的時刻,羅陽卻倒下了,為(wei) 他畢生熱愛的航空事業(ye) 灑盡最後一滴心血。”10年間,“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的英雄事跡和“羅陽青年突擊隊”的故事不斷出現在《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中,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記憶。

  2012年11月27日,《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以《“航空報國英模”謝幕海天間》為(wei) 題,第一時間報道了以身殉職的航母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被中航工業(ye) 集團(即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記者注 )授予“航空報國英模”的稱號。這篇通訊展現了“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獻身航空事業(ye) 、矢誌報國的感人事跡。

  報道中記述,“中航沈飛自主研製的殲-15飛機是我國第一代多用途艦載戰鬥機,(2012年)11月25日,我國首艘航母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靠岸,殲-15飛機以完美姿態順利完成任務,令世界矚目。正當人們(men) 為(wei) 此歡呼喝彩之時,卻傳(chuan) 來一個(ge) 巨大的噩耗:作為(wei) 該項目總負責人的羅陽突發心髒病,經搶救無效去世,未能參加當晚的慶功宴”。

  運送羅陽遺體(ti) 的靈車回到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向他魂牽夢繞的航空事業(ye) 作最後告別時的一幕令人淚目:中航沈飛員工自發前來迎候,“員工們(men) 打開車燈、鳴響車笛,打著橫幅,送別他們(men) 尊敬的羅總,橫幅上寫(xie) 著:“羅總一路走好!”“深切懷念我們(men) 的好經理羅總!”許多人的熱淚奪眶而出,泣不成聲。

  3天後,2012年11月30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羅陽成長故事透視傑出創新人才共同基因》一文。記者采訪了羅陽大學時代的係團總支書(shu) 記、退休教授鄭彥良,留下了他對羅陽的深情回憶:“我從(cong) 事學生工作12年半,接觸了1000多名學生,羅陽是我最看好的三個(ge) 人之一。”“羅陽是最讓我們(men) 驕傲的學生,是最讓我們(men) 心疼的學生”。

  羅陽是北航飛行器設計與(yu) 應用力學係高空設備專(zhuan) 業(ye) 1978級學生,畢業(ye) 後他堅守在601所,一幹就是20年。後來他當了一把手,為(wei) 幾個(ge) 重大項目的研發嘔心瀝血,矢誌不渝。

  在鄭彥良眼裏,羅陽“做事韌性足,與(yu) 他年輕時候喜歡打排球有關(guan) ,有種不服輸的精神”,“殲-15上艦兩(liang) 個(ge) 月就起飛了,西方艦載機從(cong) 上艦到起飛需要5-8年。羅陽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奇跡!”

  羅陽不朽,吾輩不輟。2013年6月17日,《中國青年報》以《在羅陽精神感召下赴會(hui) 》為(wei) 題,刊發了本報記者在共青團十七大上的采訪,並提出:青年該向羅陽學什麽(me) ?“忠誠、堅守、熱愛、奉獻”成為(wei) 羅陽精神感召後輩的時代強音。

  2013年,中航工業(ye) 集團在全行業(ye) 發出“學羅陽,做先鋒,見行動”倡議,希望這樣的青年榜樣能真正走進青年的心裏,把榜樣精神內(nei) 化成工作動力。羅陽離世後,一個(ge) 個(ge) 突擊隊和攻關(guan) 小組成員像羅陽一樣堅守崗位,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2013年5月,按照中航工業(ye) 集團黨(dang) 組的部署,集團團委成立了以羅陽烈士命名的“羅陽青年突擊隊”,授旗、動員、出征,號令一出,集團廣大團員青年熱烈響應。很多單位“本來想招30人左右,組成兩(liang) 個(ge) 示範突擊隊,結果報名的青年有100多人。”羅陽精神如火炬般燃燒,激勵年輕人奮勇爭(zheng) 先。如今,全國各地數千支“羅陽青年突擊隊”承擔起集團各種急難險重任務,踐行著航空報國的遠大誌向。

  本報北京11月1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崔麗(li) 吳曉東(dong)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