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原駐訓官兵溫暖過冬
11月初,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侖(lun) 高原駐訓場已進入了寒冬模式,這裏夜間的平均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0攝氏度。
“室外雖然寒冷,但官兵心裏暖和。”看著陽光板房外被皚皚白雪覆蓋的高山,新疆軍(jun) 區某團中士陳琳說,近年來,各種過冬保障設施以及防寒物資相繼引入高原駐訓場,來這裏冬季駐訓的官兵們(men) 實現了“溫暖過冬”。
陳琳忘不了,2019年他第一次參加高原駐訓,那時也是冰天雪地,下哨後回到帳篷裏就急匆匆往火爐裏添煤,手凍得哆哆嗦嗦的,煤塊都夾不住。
“一轉眼4年過去,現在各方麵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陳琳說,“今年駐訓以來,從(cong) 衣物、鞋子到睡袋,上級保障部門已經為(wei) 我們(men) 配發了好幾個(ge) 批次的防寒被裝。這些防寒被裝大多為(wei) 羽絨質地,輕量便攜的同時,防寒防風等功能也得到了強化。”
寒風呼嘯的高原上,白天早上的溫度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而官兵們(men) 居住的第三代陽光板房裏,溫度保持在舒適的21攝氏度。
“穿得好也要住得好,我們(men) 現在居住的第三代陽光板房類似一個(ge) 保溫方艙,外部采用隔熱材料,通過太陽能光伏板供電,經熱輻射和發熱磚取暖,在電暖氣的輔助下,能達到一個(ge) 常態化的舒適溫度。”該團保障處助理員徐建介紹說,“通過集成化建設,板房裏還配套了飯堂、學習(xi) 室、活動室、淋浴間、生態廁所等,整體(ti) 住宿條件與(yu) 駐地營區樓房差不多。”
“之前哪敢想啊,在高原駐訓,訓練回來還能洗上熱水澡。”在該團淋浴間,陳琳打開了位於(yu) 門口處的“暖風炮”,隨即一股熱浪伴隨著火焰噴湧而出。“這個(ge) ‘暖風炮’可比暖氣好使多了,開的時間稍微長一些,就感覺像在蒸桑拿了。”
“時代在進步,保障也在跟進。我們(men) 的原則就是以官兵為(wei) 本,向戰鬥力生成而行。”該團保障處處長崔征介紹,入冬前,在上級統一調配下,團裏為(wei) 官兵配置了一大批特需的物資和設施設備。其中,供(製)氧設備是重點配置物資。
陳琳回憶說,早年上高原,那時候對缺氧沒什麽(me) 概念。後來時間長了,大家發現一些官兵出現掉頭發、牙齦腫痛等問題,其實都是在高原上長期缺氧導致的。
“今年就不一樣了,從(cong) 製氧方艙到便攜式製氧器,從(cong) 彌散式製氧機到微型高壓氧艙,我們(men) 應有盡有。晚上睡覺時氧氣瓶就在床頭,日常休息可以去有彌散式製氧機的活動室,也可以選擇去微型高壓氧艙房進行理療保健,執勤站崗的時候還能使用便攜式製氧器。”陳琳說,“整個(ge) 駐訓場就像是一個(ge) 超大的氧吧。”
“現在各連隊使用的某型便攜式製氧器采用脈衝(chong) 供氧技術,能根據官兵呼吸狀態,自主進行供氧流量及節奏的調整,最大氧流量1L/分鍾。室外酷寒條件下,可以為(wei) 站崗和巡邏的官兵連續製氧3個(ge) 小時以上,滿足官兵們(men) 日常需求。”該團軍(jun) 醫胡凱介紹說,今年駐訓以來,許多由於(yu) 長期缺氧引發的高原病得到了根本抑製,像腦水腫、肺水腫等重大疾病的發病概率,更是降到了曆史最低。
“我們(men) 常說,夥(huo) 食連著戰鬥力。現在恒溫菜窖在每個(ge) 點位都建設起來,蔬果可以存放很久,我們(men) 隨時都能吃上新鮮蔬菜了。”陳琳介紹說。
在該團裝甲步兵四連恒溫菜窖,走進去後就可以看到,在煤爐和頂棚透明吸熱板的配合作用下,菜架旁的溫度表顯示室溫是8攝氏度,達到了儲(chu) 存蔬果適宜的溫度條件。菜窖內(nei) ,懸掛在橫梁上的是大白菜和炊事班自製的臘肉,整齊擺放在存儲(chu) 筐內(nei) 的洋蔥和黃瓜已經保存一周多,依然非常新鮮。
“除了恒溫菜窖的建設,我們(men) 還進行了主食、肉食,以及各種幹糧的儲(chu) 備,確保在極端特殊情況下,官兵們(men) 依舊能夠吃飽、吃好。”該團裝甲步兵四連指導員朱紅達介紹說。
裝備是官兵的第二生命,在該團勤務保障營可以看到,一場大雪過後,官兵們(men) 正在抓緊搭設保溫車庫。“保溫車庫建成後,通過保溫板和蒸汽鍋爐的作用,確保車輛在極端嚴(yan) 寒條件下也能始終保持良好的機動和作戰性能。”該團裝備助理郭岐峰說。
“駐訓場的冬天越來越溫暖了。”陳琳感歎,這些年,喀喇昆侖(lun) 高原駐訓場的諸多進步,是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征程不斷邁進的一個(ge) 縮影。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不久,該團官兵在駐訓場各點位持續掀起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廣大官兵紛紛表示,將用好用實這些優(you) 質資源,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為(wei) 實現建軍(jun) 一百年奮鬥目標不斷努力。
“強軍(jun) 十年是非凡的十年,我們(men) 的後勤保障能力和備戰打戰能力同頻提升。我們(men) 會(hui) 充分利用好這些優(you) 質保障條件,在持續服務官兵的同時紮實搞好練兵備戰,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該團團長孫子龍說。
鄒文川 黃辛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博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