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三次出艙,神舟十四號乘組麵臨更多挑戰

發布時間:2022-11-17 15:27: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乘組今天(11月17日)進行第三次出艙活動,截至北京時間11時16分,已成功開啟氣閘艙出艙艙門。目前,航天員陳冬已出艙,蔡旭哲即將出艙,航天員劉洋在核心艙內(nei) 配合支持。

  艙外活動期間,兩(liang) 名出艙航天員將先後配合完成艙間連接裝置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等作業(ye) 。此次是我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的第七次出艙活動,預計曆時6.5個(ge) 小時。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的第三次出艙活動,是中國空間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後的首次出艙活動。跟此前的出艙活動相比,這一次艙外活動對航天員的操作複雜度以及精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次出艙活動主要安排有艙間連接裝置的安裝、艙外全景攝像機的抬升以及艙外工具的調整,並且需要在小機械臂上再安裝一個(ge) 助力把手。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首次使用兩(liang) 個(ge) 機械臂,大臂小臂形成組合臂的狀態下支持出艙活動任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單臂的長度已經很長了,兩(liang) 個(ge) 臂組合以後長度更長,它的柔性、剛性等和單臂狀態有一些區別的。在這種情況下載人去支持完成出艙任務,也是我們(men) 首次做的一個(ge) 驗證。

  空間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後,航天員出艙活動中在艙壁上的爬行距離對比以往將會(hui) 更長,因此機械臂支持轉移的範圍將需要更大。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T字構型下,氣閘艙是在問天艙的末端,相當於(yu) 是在T字構型的一個(ge) 末端。那麽(me) 機械臂帶人到各個(ge) 作業(ye) 點的話,它的路徑轉移會(hui) 比以前更長,所以機械臂的運動時間也會(hui) 更長,這是主要特點。

  這次出艙活動中,航天員需要在三個(ge) 艙段之間建立硬質連接,保障後續航天員在艙外各個(ge) 作業(ye) 點之間爬行都有相應的路徑。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在兩(liang) 個(ge) 艙間連接裝置作業(ye) 點,本身設計了機械臂上航天員的不同的作業(ye) 位置的,它的複雜度以及操作精細度更高。舉(ju) 個(ge) 例子,艙間連接裝置的其中一個(ge) 固定點就有三重鎖,每一重鎖航天員都要鎖定到位,而且它有相互關(guan) 聯關(guan) 係,這就要航天員的操作精細度更高一些,而且要保證連接裝置兩(liang) 端連接緊固,保證以後航天員在艙外自主轉移過程中路徑是一個(ge) 可靠的路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