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中原糧倉更充盈更穩固

發布時間:2022-11-17 15:22:00來源: 人民日報

  繼續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負農(nong) 時、不負土地,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來到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示範區時,種糧大戶陸愛東(dong) 正在田間忙活。看著流轉的300畝(mu) 土地喜迎豐(feng) 收,他說:“俺家這好收成,多虧(kui) 腳下好土地。”截至今年8月,尉氏縣累計建成9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得到改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糧食安全、“三農(nong) ”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來到尉氏縣張市鎮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示範區,強調“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you) 勢”。河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口比重大,“三農(nong) ”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chan) 這個(ge) 優(you) 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diu) 。近年來,河南不斷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持續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讓中原糧倉(cang) 更充盈更穩固。

  糧食生產(chan) 的根本在耕地,提高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關(guan) 鍵是確保種糧麵積、提高耕地質量。站在地頭,陸愛東(dong) 蹲下捧起一抔土說:“這土壤有機質多,保水保肥性能好著嘞!”得益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尉氏縣確保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麵積穩定在160萬(wan) 畝(mu) 以上,糧食生產(chan) 能力穩定在65萬(wan) 噸以上。保住農(nong) 田、建好農(nong) 田、養(yang) 好農(nong) 田,就能穩住糧食生產(chan) 。以提高耕地質量為(wei) 抓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推動高標準建設,才能築牢糧食生產(chan) 基石。

  糧食生產(chan) 的出路在科技,既要藏糧於(yu) 地也要藏糧於(yu) 技。產(chan) 好糧、多產(chan) 糧離不開科技支撐,重點是田間管理。過去種地缺乏精細化管理,容易導致生產(chan) 效率低下乃至減產(chan) 。如今,田間管理更加智慧高效,特別是高標準良田項目區內(nei) 融合“5G+智慧農(nong) 業(ye) ”技術,降低了農(nong) 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點擊屏幕進行噴淋、飛防作業(ye) 的陸愛東(dong) 感慨:“動動手指就能種地,比以前輕鬆多了。”土壤墒情監測設備,能自動感知作物是否缺水;智能閥控出水終端,可根據土壤溫濕度自動澆水;孢子捕捉儀(yi) ,通過收集空氣中的有害菌孢子,提前發現病害苗頭……隨著一項項技術在田間地頭落地,農(nong) 業(ye) 與(yu) 科技的融合不斷深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含金量”更高。

  穩定糧食生產(chan) 離不開政策支持,設施改善和政策幫扶要到位。近年來,尉氏縣加強灌溉、電力等設施建設,提高灌溉效率,加強田間用電供應,切實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保障水平。放眼廣袤田地,排水溝渠設置科學,水井、潛水泵等設施一應俱全;相關(guan) 部門還引進糧食烘幹設施,方便農(nong) 戶儲(chu) 備糧食。陸愛東(dong) 說:“現在真正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糧能儲(chu) 。”同時,尉氏縣嚴(yan) 格落實補助政策,去年發放耕地補貼1.1億(yi) 元;落實小麥最低價(jia) 收購和主要糧食作物農(nong) 業(ye) 保險政策,保障種糧農(nong) 民收益。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政策幫扶不斷優(you) 化,農(nong) 民收入節節攀升,種糧積極性大為(wei) 提高。持續加大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力度,一項一項抓落實,就能讓好政策更好地扶持農(nong) 民,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群眾(zhong) 心中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

  耕耘才能收獲,實幹贏得未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繼續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負農(nong) 時、不負土地,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穩定糧食生產(chan) ,保證糧食安全,我們(men) 必將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新的豐(feng) 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