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紅旗渠精神譜寫新時代青春答卷

發布時間:2022-11-18 16: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紅旗渠精神永在”,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安陽紅旗渠考察時強調,“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hui) 主義(yi) 是拚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jin) 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紅旗渠,不隻是地理坐標,更是中原大地上耀眼的精神圖騰。

  近年來,河南共青團以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目標,發揮組織化、網絡化、實踐化育人優(you) 勢,運用青少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和載體(ti) ,引領一代代河南青年傳(chuan) 承紅旗渠精神,並內(nei) 化為(wei) 闖關(guan) 涉險的磅礴力量,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奮進征程中,奏響一曲曲激蕩人心的青春壯歌。

  常態化教育 紅旗渠精神成高頻詞

  削平山頭1250座,開鑿隧洞211個(ge) ,架設渡槽152座,“十萬(wan) 大軍(jun) 戰太行”的人間奇跡,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這是常讀常新的鮮活教材,也是永無止境的力量源泉。

  近年來,河南共青團充分發揮組織化育人優(you) 勢,實施“三大精神代代傳(chuan) 爭(zheng) 做出彩河南人”暨新時代中原青少年同心築夢工程、“薪火”工程等項目,將“紅旗渠精神”教育內(nei) 容納入團幹部、青馬工程等培訓課程,在各級團組織持續開展係列主題團隊日、主題宣講、主題讀書(shu) 等活動,實現紅旗渠精神教育常態化。

  如今,“紅旗渠精神”儼(yan) 然已是河南共青團各項工作中的高頻詞、關(guan) 鍵詞、主題詞。

  大學畢業(ye) 後,馮(feng) 歡選擇到紅旗渠幹部學院做一名青年教師,研究和宣傳(chuan) 紅旗渠精神。如今,馮(feng) 歡已成長為(wei) 紅旗渠幹部學院團委副書(shu) 記,是林州市青年講師團成員,也是一名優(you) 秀青年講解員。“我要當好紅旗渠精神的堅定傳(chuan) 承者,立誌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feng) 碑上;要當好紅旗渠精神的有力傳(chuan) 播者,立足本職工作,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講好老一輩不認命、不服輸、敢於(yu) 戰天鬥地的英雄故事。”

  在河南的團幹部教育培訓中,紅旗渠幹部學院、紅旗渠紀念館是必選的打卡地,走訪修渠英雄,重溫入黨(dang) 誓詞,用紅旗渠精神為(wei) 團幹部“強筋壯骨”。

  在主題團日活動中,推民工車、抬太行石、打開山錘……一個(ge) 個(ge) 戶外拓展項目,磨練著青馬學員的意誌,激發了他們(men) 相互協作和勇於(yu) 拚搏的精神,不斷深化著教育內(nei) 涵。

  在大中專(zhuan) 學生“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挑戰杯紅色專(zhuan) 項、誌願服務大賽中,一個(ge) 個(ge) 優(you) 秀項目層出不窮,“紅旗渠精神我來講”“追尋紅色足跡”“情築紅旗渠”……青年學子爭(zheng) 相用自己的方式,讓紅旗渠精神閃耀新時代。

  “青言青語” 讓紅旗渠精神落地生根

  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hui) 青年幹部牛琳琳,是一名“渠三代”。作為(wei) 河南青年講師團成員,如何把紅旗渠精神講出“青年味”,牛琳琳可是沒少下工夫。

  同一內(nei) 容,牛琳琳會(hui) 準備十幾種不同版本的解說詞:給黨(dang) 員幹部講,側(ce) 重黨(dang) 性修養(yang) ;給企業(ye) 青年講,側(ce) 重科學管理;給少先隊員講,側(ce) 重故事性。工作之餘(yu) ,她還發起成立一支紅旗渠故事會(hui) 誌願服務隊,與(yu) 二三十名團隊成員一起,自發走進學校、鄉(xiang) 村、機關(guan) 單位,廣泛宣講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幹部學院培訓部青年教師李媛是一名“渠四代”,其太爺爺是紅旗渠開始修建時的林縣縣長李貴,曾經擔任紅旗渠建設的後勤總指揮長。為(wei) 了讓大家充分了解紅旗渠故事,作為(wei) 一名青年講師團成員,李媛常去拜訪修渠老人,了解他們(men) 在修渠歲月艱苦奮鬥的故事。

  像牛琳琳和李媛這樣身體(ti) 力行宣講紅旗渠精神的青年,在林州還有很多。為(wei) 讓紅旗渠精神在青少年思想中落地生根,河南共青團突出青年化引導,不斷吸納紅旗渠精神講解員、紅旗渠幹部學院的優(you) 秀青年代表作為(wei) 青年講師團成員,將紅旗渠精神宣講融入“黨(dang) 的創新理論萬(wan) 場宣講進基層”“四進四信”等宣講活動,組織紅領巾講解員進景區,培養(yang) 優(you) 秀“小小講解員”,形成紅旗渠教育新模式;同時,編寫(xie) 《紅旗渠精神代代傳(chuan) 》青少年讀本,故事化闡述紅旗渠精神,在全省大中小學校、青年之家發放使用30萬(wan) 餘(yu) 冊(ce) ;用好覆蓋全省2000餘(yu) 萬(wan) 名青少年的團屬政務新媒體(ti) 矩陣,推出係列文章、視頻和示範團隊課,在線上掀起學習(xi) 熱潮。

  青春尋訪 在實踐中感悟精神偉(wei) 力

  紅旗渠精神不隻在聽到的故事裏,更在腳踏實地的尋訪中。

  河南共青團注重實踐化育人,把紅旗渠打造為(wei) 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全省“青春尋訪”“紅領巾尋訪”打卡路線、“豫哈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實踐基地,2020年以來覆蓋35萬(wan) 餘(yu) 名青少年;將紅旗渠精神融入“爭(zheng) 做新時代好隊員”“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與(yu) 信仰對話”等活動,充分發揮儀(yi) 式教育、實踐教育作用,教育引導青少年自覺弘揚紅旗渠精神,賡續紅色基因傳(chuan) 承。

  作為(wei) 在紅旗渠畔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河南工業(ye) 大學研究生秦晨凱經過10餘(yu) 年走訪、挖掘紅旗渠相關(guan) 文史資料,積累了大量的曆史素材,現已撰寫(xie) 15萬(wan) 字左右的紅旗渠烈士吳祖太傳(chuan) 記初稿。“作為(wei) 新一代紅旗渠精神傳(chuan) 承者,我將推動紅旗渠精神進機關(guan) 單位、進學校、進‘兩(liang) 新組織’,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繼續傳(chuan) 承好、弘揚好。”秦晨凱說。

  行走紅旗渠,人們(men) 看到的是渠,感悟的是精神。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陳剛也曾多次深入紅旗渠紀念館參觀學習(xi) ,感悟“戰天鬥地”的精神偉(wei) 力。在紅旗渠精神鼓舞下,他曾第一時間帶隊參加鄭州岐伯山醫院建設,奮戰十個(ge) 晝夜,如期交付施工難度最大的醫技樓。陳剛說:“新時代青年就要勇挑千斤擔,敢啃硬骨頭,在擔當盡責中書(shu) 寫(xie) 新的時代答卷。”

  精神長河,映照初心。扣人心弦,催人奮進。

  “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men) 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feng) 碑上。”總書(shu) 記的囑托,必將化為(wei) 全省廣大青少年奮楫爭(zheng) 先的時代步伐。

  團河南省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河南共青團將充分挖掘紅旗渠精神蘊含的深刻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打造青少年紅旗渠精神係列學習(xi) 課程,加強新時代紅旗渠精神宣傳(chuan) 闡釋,推動“青春尋訪”“紅領巾尋訪”紅旗渠精神線路提質升級,用紅旗渠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年進一步堅定曆史自信,發揚鬥爭(zheng) 精神,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力譜寫(xie) “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的青春答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誌賢 通訊員 孫穎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